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医医未来学术交流频道

来源:网络

编辑:医医未来小助手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本病引起的骨关节的不适与疼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的苦恼与困扰,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听名中医谈自己的经验!

一、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临床痼疾,一般多根据《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为本病的病因。一般风寒湿之邪是不会形成尪痹的,只有正气亏虚,风寒湿三邪久滞,深入筋髓、骨骱而成毒,缠绵难愈才会形成本病。而久病又耗损正气而致虚。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脾藏营而主肉,脾气虚馁,无能生肌长肉,肉失所养而致肌萎无力;肝藏血而主筋,肝血不足,不能濡润滋养宗筋,筋脉失养而致拘挛;肾藏精而主骨,肾精亏损,无以充髓养骨,骨失所养而致疏松变形。所以邪气外侵只是发病的诱因,而肝肾精血不足,气血阴阳交损当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之本。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二、治法研究

尪痹的正治之法当以补气血、养肝肾,强健筋骨肌肉为主。正如《景岳全书·历节风痛》所云:“若筋脉拘挛,伸缩不利者,此血虚、血燥证也,非养血养气不可。”所以我临证强调养气即是养脾,养脾即是养肌肉;养血即是养肝,养肝即是养筋络;养精即是养肾,养肾即是养骨骼。筋强、骨壮、肉丰则顽疾自愈。

我最反对单纯蛮用祛风、散寒、除湿之类药品治疗本病,这类药物每有耗气、伤血、损精之弊。因为此类药必具辛燥之性,不辛不足以散风寒,不燥不足以除湿浊,而辛散又能耗气,辛燥又必损精伤血,久用必致气血精津亏虚,筋骨肌肉失养而致顽疾恶化。如《景岳全书·风痹》所述:“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遂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

注解:尪痹系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的骨关节疾嫡、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三、恰当运用虫类药

尪痹治疗当以养正为主,但驱邪之法亦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只是本病病邪深在,需入络剔毒,非寻常草本之品所能奏效,惟虫类之大力者始能建功。一者,自古便有虫类搜风之说,虫类药善于入络搜风剔毒,逐邪外出;二者,中医学认为虫类药多有小毒,而又专善以毒攻毒:三者虫类药乃属血肉有情之品(含有大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一定补益之性;四者大多搜风剔络之虫类药皆有免疫调节作用,用中西两法诠释皆有满意疗效及科学解释。然而应用本类通络化瘀,搜风剔毒药物终属消法的范畴,临证只能作为必不可少的治标攻邪之品,在不同的病程阶段适当选用,还需时刻以顾护正气为念。临床我常在整体辨证基础上选用乌蛇、露蜂房、蜈蚣、僵蚕、甲珠、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求搜剔骨骱,通络追拔之厥功。

四、妙用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千古名方,其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强筋骨。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酸软气弱,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诸症。许多医生临证喜以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风湿类疾病,被认为是治疗风湿类疾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方剂。但是,因为对风湿类疾病中病因病机的理解有误或不全面,过多的夸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重要性,甚至将其看成辨治风湿类疾病的唯一病因病机,临床往往因为长期过度使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等攻散类药物,戕伤正气,耗竭精血,败伤胃气。每使顽疾难愈而反生他疾。所以,更应强调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强调绝对不能墨守成规、对号入座,什么病就用什么方,方剂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选方用药的思路,必须在精究方义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化裁,以使方药与病证相符,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五、活用“治未病”

春秋战国时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具体到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慢病防残和愈后防变四个方面。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指在还没有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本神》称之为“养生”,认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金匮要略》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以上皆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提示人们日常生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来调摄;情志方面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饮食方面要“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劳作方面要“形劳而不倦”,避免“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就是说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在疾病的早期进行干预,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疾病的进展和恶化。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正确治疗、综合治疗是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孙思邈《千金要方·伤寒例第一》中指出:“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冀望自瘥,须臾之间,以成痼疾”。说的就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体力下降等症状,当马上进行调理,若不采取措施,只是一味的忍耐,则有可能延误病情,使损害程度更加严重。

慢病防残

“慢病防残”就是说,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基本病变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极易发生关节破坏,造成肢体残疾,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预防残疾和减轻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愈后防复

“愈后防复”就是说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不少病人的病情可以缓解或稳定,此时,防止复发便显得极为重要。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的常见原因有劳累、饮食、生气、风寒湿邪等,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累,包括体劳、脑劳、房劳;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精神刺激;慎进饮食,适当忌口,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复发。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多系统损害性的疾病。而充分了解中医理论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析与防治有很重要的作用。能防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zz/6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