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医院风湿免疫科黄闰月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该疾病主要侵犯外周关节,造成关节炎症,也可以导致身体的其他器官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发生,甚至可能会导致残疾。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一般均为本虚标实之病,除药物治疗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并受到医疗界的广泛认可。
针灸是中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
针刺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上给予一定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来调整机体的功能,或刺放淤血,从而使机体恢复健康的措施。
灸法则是采用艾绒等各种苭料以烧灼,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温热的刺激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而黄闰月大夫今天主要为大家科普——针刺。
针刺可帮助患者调和气血针刺,已被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这种治疗技术涉及将细针插入人体某些部位,称为穴位。
《灵枢·九针十二》曰:“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说明了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是针刺疗法最基本的功能。
又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其对针刺的治则进行了总结,后来所医治的疾病无不以本治则作为参照。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类风湿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
针刺可改善患者关节肿胀中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气血亏虚,营卫失调,肌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入经中络,致筋脉气血闭阻,血流不畅,邪气滞留蕴结于骨节所致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肢体屈伸不利;久之则内舍脏腑,出现变证。
针刺治疗在病变关节附近取穴,可激发经气,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消疲行滞,散肿止痛;
同时配合辨证取穴,可调和营卫,加强逐除留滞关节之风寒湿邪之功效,从而使痹阻之经脉得以畅通,拘急之筋骨得以舒达,不荣之肌理得以濡润。
针刺治疗还可通过处方配伍,调理阴阳,补益气血,强壮筋骨,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部针刺法」下面为大家介绍的「三部针刺法」,不仅给予了类风湿关节炎及时、有效的干预,而且预防和控制了类风湿潜在的发生和发展。
三部即背部、上肢部、下肢部。
背部
背部取督脉的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穴。
重在通调督脉(督脉为诸阳之会,统帅一身之阳),调整全身阳气,推动气血的运行。
上肢部
上肢部取肩髃和肩髎,曲池和小海,合谷和后溪,各关节部的对应两穴进行透刺,如:从曲池穴进针向小海穴方向透刺。
其目的通调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两条经脉经气。
同时再选外关直刺,重在调节阳经经气,祛邪外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下肢部
下肢部取阳陵泉和阴陵泉,悬钟和三阴交,昆仑和太溪,各关节部的对应两穴进行透刺,如:从阳陵泉穴进针向阴陵泉穴方向透刺。
其作用通调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经气。
再取足三里直刺,重在平衡阴阳,补气活血、健脾和胃。
三部合用以通过经络的转输传导,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调动人体内在抗病能力,镇痛抗炎,消肿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最后提醒广大类友们,针刺治疗在预防病情反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单靠针刺难以完全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辅助选择适合的针刺治疗,规律规范用药,有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政,蒙兴文,张世俊,郑武燕.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30(02):-.
[2]张淑君,冯福海.“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研究,,27(11):49-51.
[3]方永江,王祖红,柴琳,刘蕾,何艳.针刺输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40(0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专家介绍黄闰月中西结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副主委,岭南中医抗风湿联盟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珠江科技新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医院拔尖人才,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奖,广东省卫计委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病。
专家出诊时间如下:
科研门诊:周二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周四下午(医院医院)
黄闰月大夫挂号提醒风湿患者如需面诊黄闰月大夫或网络问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1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