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不一定是颈椎病,也许是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
肘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肘部及其周围受到卡压而引起尺神经进行性损害的临床征候群,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遇见的周围神经慢性损伤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肘管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部的内在肌发生萎缩以及尺侧的感觉异常。过去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的男性体力劳动者。1尺神经解剖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内、肱动脉内侧下至臂中份,继而穿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内侧下行至尺神经沟,向前穿尺侧腕屈肌的起点,行至前臂前内侧,伴尺动脉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主干在豌豆骨桡侧、屈肌支持带前面发出浅支和深支,在掌腱膜深面、腕横韧带前面进入手掌。图片来源:Grant解剖学操作指南第15版尺神经在肘部常见的卡压点是:Struthers弓状韧带、内侧肌间隔、肱骨内上髁、肘管和旋前圆肌腱膜。在这些卡压点任何一个或多个部位的异常,均可导致尺神经受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尺神经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尺神经在肘部的行进过程中向肘部发出1~2个关节支和2~3个肌支。手背支从腕部伸肌支持带深面转行至手背,分支分布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表面的皮肤、小指掌面皮肤、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际、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2发病机制和原因1.病因1)肘外翻:为较常见病因。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轻度外翻,使肘关节伸直时前臂远离正中线,增大了运动幅度,肘关节屈曲时前臂贴近正中线,有利于生活和劳动的操作。正常肘关节外翻10°-15°,大于此角度可为肘外翻。外伤或感染造成外侧骨骺生长障碍或肱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均可导致肘外翻,增加了尺神经的张力,反复的肘关节活动使尺神经摩擦进一步加重了尺神经损伤。2)尺神经半脱位:先天性尺神经沟较浅或肘管顶部的筋膜、韧带结构松弛,在屈肘时尺神经易滑出尺神经沟外,这种反复滑移使尺神经受到摩擦或撞击而损伤。3)肱骨内上髁骨折:如骨折块向下移位,即可压迫尺神经。4)创伤性骨化:肘关节是创伤性骨化较易发生之处。高危因素:创伤、长期反复肘关节屈伸活动或枕肘睡眠、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2.发病机制伸肘时,弓形韧带松弛,肘管的容积变大;屈肘至90°时,弓形韧带紧张,肘内侧韧带隆起也使肘管的容积减小,因而尺神经易受压迫。尺神经随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不断在沟内牵拉、摩擦,致使尺神经损伤和受压是导致肘管综合征发病的解剖生物力学基础;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内的主要血供来自于尺侧上副动脉的分支,当尺神经沟容积变小尺神经受压时,尺侧上副动脉亦同时受压,使尺神经的血供减少,致其发生慢性缺血,加重尺神经的损伤。(三)分型提出的肘管综合征分型与治疗方案:3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尺侧及尺侧一指半感觉异常,麻木不适,麻痛感或蚁走感。查体可发现爪形手畸形、小鱼际以及患肢骨间肌的萎缩、患肢环小指两点辨别增大、肘部Tinel征阳性、Froment征阳性和肘关节屈曲试验阳性等症状。Froment试验亦称拇指夹纸试验。令病人拇指指间关节伸直与示指中节侧方用力捏物(或纸)时,若拇指末节屈曲即为阳性,说明拇收肌瘫痪而用拇长屈肌来代替其功能。Tinel试验沿神经干由远及近地叩击,正常叩诊时无感觉异常。若出现从肘关节远侧3cm处一直放射到手的环指与小指的阵麻为阳性征象。肘关节屈曲试验上肢自然下垂,患侧前臂屈肘度,持续约3min,出现手部尺侧感觉异常。4肘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肘管综合征因为涉及神经,经常需要与多种常见病相鉴别,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容易与肘管综合征混淆,但颈椎病主要以疼痛或麻木等为主,疼痛往往会向上臂及前臂内侧放射,椎间孔的挤压试验可以诱发疼痛。Guyon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此病由尺神经在手部的Guyon管受压所引起。Guyon管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小鱼际肌、骨间肌以及蚓状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畸形。但尺侧屈腕肌及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正常,Guyon管处压痛。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经常伴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障碍及锁骨下动脉受压的症状与体征,同时也可能伴有其他神经损伤的表现。5肘管综合征的治疗保守治疗
少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多数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对初发和症状轻微者可先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等)、局部封闭治疗(肘管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用夹板维持肘关节屈曲30-40度位。也可采用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脑中频、中药熏蒸)、针灸等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粘连、改善局部机械卡压症状。神经滑动运动锻炼手术治疗
当患者持续出现相关症状或手部肌肉萎缩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而临床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尺神经原位松解、尺神经皮下前置、尺神经肌内前置、尺神经肌下前置、肱骨内上髁切除以及内窥镜下减压。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1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