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是春节的序幕。
过了腊八,
中国人民家家户户就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准备过年。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
也是古人正值农闲,祭祖祭神的时节,
以求攘除灾祸,祷告来年安康吉祥。
腊八一过,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
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
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
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
踏上故乡的土地,闻着泥土的芬芳,
让飘零的心暂时有了栖息之所。
这注定了是团聚的时光,
是安详的季节。
腊八里的故事年关将近,腊八粥香。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只为果腹。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最终的收成好坏,
大部分却取决于上天的心情。
因此,祭祀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收成好,要感谢上天神灵;
收成不好,则要祈祷来年。
《礼记·郊特牲》说,腊祭是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说文》记载:
“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
后来因为佛教传入,
为了和释迦牟尼腊月初八得道相联系,
腊祭的日子由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变为了腊月初八。
这一天,人们选出最好的五谷、瓜果,
敬奉神灵,虔诚祈祷来年丰收,吉祥如意。
随着时间的发展,
这一简单而朴素的祭祀活动,
越来越多地掺杂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始终没变的,是人们那份美好的期许。
传说释迦牟尼脱离红尘,潜心修炼,
其虔诚之心感染了附近的牧羊女。
牧羊女供奉乳糜,
助释迦牟尼恢复体力,
最终得道成佛,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后来人们效仿牧羊女进献乳糜,
各大寺庙到民间化缘,
得五谷杂粮,
在腊八这一天熬成粥,
施惠众生,以祈安详。
在河南地区,
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岳飞在朱仙镇抗金,
天寒地冻,岳家军缺衣少食。
百姓自发凑了五谷杂粮煮成粥,
助岳家军大胜而归,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后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枉死风波亭。
百姓腊月初八煮五谷杂粮粥,
寄托怀念之思。
也有人说,朱元璋年少时家贫,
替乡绅放牛时不小心摔断了牛腿,
被关柴房之中,几近饿死。
后来从从耗子洞里扒出五谷杂粮,
煮成粥,度过一劫。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
想起这一天,
在腊月初八熬煮五谷杂粮粥,
宴请百官,后成民俗。
还有传说,
两个孩子在父母双亡后,
好吃懒做,坐吃山空。
到了年底岁末,无食充饥。
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去粮仓的犄角旮旯捡出五谷杂粮若干,
煮成粥,聊以果腹。吃完粥,
兄弟二人顿悟,痛改前非,
勤恳作业,终成殷实之家。
民间以此作纪念,警示子孙勤俭持家。
腊八里的美食
祭祀供奉之后,粮食不能浪费,
人们熬成粥以自享。
加上年关将近,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总需要好好犒劳自己,
以迎来年。
而最好的犒劳,
自然莫过于一餐别具风格的美食了。
久而久之,腊八,
成了美食的节日。
腊八粥寒冬腊月,一炉火,一锅粥。
家人围坐,品美食,
话家常,最美也不过如此。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
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
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
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流传至今,所用食材因地制宜,
各有区别。总之,有米有豆,有瓜有果,
或甜或咸,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腊八面陕西关中地区,素来以面食为主。
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一碗腊八面。
以面粉和各种豆类为原料,
和、擀、切……
一定要是厚薄均匀、宽窄一致的韭叶面。
红豆提前泡好,
腊八一早起来熬汤,
小火慢炖,直到熟烂,入口即化。
中火煮面,葱花爆香。
盛面,浇上葱花,拌上佐料。
只此一碗,足矣。
腊八蒜在我国北方,
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
腊月初八,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将蒜拨开,洗净,
放入一个密封的罐子里,
倒上醋腌制。
一些时日之后,
蒜瓣在醋的作用下发酵,
逐渐变绿,以致通身翠绿,
赛翡翠,如碧玉。
辣而不辛,酸而不过,
脆而有声,实在是佐饭之上品。
至于腊八节的真正内涵,
作家迟子建在小说《布兰基小站的腊八夜》里这样告诉我们答案:
小偷刘志因为要给儿子做一顿饺子而做贼被抓,
结果却被当事民警释放;
千里迢迢为儿子办冥婚的老夫妻得到所有人的帮助,
顺利赶上火车……
作为虚构的人物,
小说里的主人公们在社会的底层互相取暖,
即便再艰难也没忘了扶危救困。
即使为命运所牵动的人生注定是悲喜交加的,
但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都值得被世界温柔相待。
慈悲,
便是腊八节最该有的境界。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郎中堂国医馆1月5日(星期四):
吴厚翔
副主任中医师
浙江省医师协会会员
浙江省中医学会基础专业委员
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兼家学渊源,从医四十余年,擅长诊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对消化道疾病研究较深,肝胆脾胃病症疗效显著,率先开展中医治疗肿瘤的研究,对于手术后和化疗后的肿瘤调理,效果肯定而可靠。获绍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嵊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嵊州市首批学科带头人,中医院首批名中医,长期担任中医内科主任、门诊部主任、省市级中医学会理事。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裘亦海
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传人
医院门诊外科主任
嵊州市中医协会理事
骨伤科专家,医院门诊外科主任,嵊州市中医协会理事,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传人,年录入第三批《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
擅长:
l骨伤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骨折、骨折延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疾病。
l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弹响指。
l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l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l骨刺、骨质增生
l研制纯中药配方膏药、熨贴,疗效独特。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王碧霞
中医世家
基层名中医
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直系传人,师承祖父王春风、父亲王士汉,深得祖传外科治疗秘方,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创新发展了塘岙外科,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
擅长:
l痔疮、肛瘘、肛裂
l治疗痈、疽、疖、肿等疾病
l跌打损伤、软组织挫伤、慢性关节炎
l乳房肿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郑水祥
中医师
妇科专家
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祖训。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在嵊州、上虞、绍兴及周边县市有较高的知名度。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中医妇科深有研究,对各类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异常及不育不孕的治疗,有独到疗效。
每星期四、六全天门诊
冯林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医院校进修学习,深得河南多位名老中医真传。行医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长职务,退休后曾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坐诊。治病务求实效,博采众长,疗效理想。擅长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咳嗽、气喘、痰症、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泌尿系统疾病: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头晕脑胀等病症。男科:阳痿、早泄,性欲低下、前列腺肥大以及炎症等。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科炎症、不孕、产前及产后调理。疼痛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痛风等。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沈行仪
主治中医师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运用中医经典古方、验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妇科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徐永锋执业中医师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日全天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师从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及民间中医高人,擅长运用中草药及太极养生之道法医治各类内科杂症。诊治范围
脾胃病;
虚寒性病症、体质虚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
久治不愈的皮肤病(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痤疮);
强直性脊椎炎;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疗效。
具体详情,请见店內海报。
预约-;-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