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请谈谈关于RA,您是如何诊断和评估的?
诊断方面跟随指南的建议,涉及影像学方面,小关节的检查推荐患者做B超,大关节推荐患者做核磁共振。关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评估,由于门诊时间的限制,一般不做DAS28的评分。对于行走困难或者中重度的RA住院患者会做疾病活动度的评估。
Q2.关于RA患者用药方案,请谈谈您的体会。
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使用传统药物联合的方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于6个月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生物制剂。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早期即启动生物制剂的联合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窗口,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来诊的患者人数有所上升。
06年以前治疗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传统药物和激素的治疗。06年以后随着生物制剂的问世,类风湿患者的缓解率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Q3.随着生物制剂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陆续上市和降价,您怎么看待不同生物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融合蛋白是我们临床目前首选的生物制剂之一,它上市较早,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英夫利昔单抗静脉给药方式,易造成输液过敏反应,感染风险相对略高于融合蛋白。
其次是IL-6,有时它在血管炎和成人斯蒂尔病方面应用较多。
JAK抑制剂有口服的便利性,具有多个信号通路的抑制机制,病毒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目前我们多用于融合蛋白治疗无效的患者。
Q4.关于患者管理和随访,请您谈谈科室的经验。
为了避免患者错过治疗窗口,起始方案是NSAID+TNFi+DMARDs,每个月复诊,前3个月主要评估用药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是随访患者症状、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评分、肝功能等,关节B超(排除亚临床关节炎的进展)半年做一次,简易经济。
Q5.关于风湿科建设,您有什么看法?
风湿科属于疑难杂症,诊断复杂,患病人群庞大。风湿科建设将提升患者的诊疗率,使更多患者获益。医院综合实力的影响,尤其对于疑难病例,依托于多学科会诊的能力与综合实力。医院综合诊断能力不足,对于基础的风湿疾病能够诊疗,但是对于重症狼疮这类疾病诊疗能力不足。
医师介绍:杨清锐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社会兼职:
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山东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山东省风湿免疫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山东健康管理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免疫学会理事;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山东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风湿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编委;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讯编委等
科研:
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10余篇,主参著作8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_上项目课题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等。
获山东省科技术进步三等奖3次,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次。
▼
更多专业资讯
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wh/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