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是怎么形成的?
1、外因外因主要是风、寒、湿、热诸邪自外而入,侵犯人体。若气侯变化失常、寒暖不调,或久居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宿野含凉均可受邪致病。临床上常把风气胜者称为“行痹”。
2、产生风湿病的内因痹病的内因主要是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了外邪乘虚而入。正气不足多与体质虚弱,劳逸失度,或经期产后体虚有关。
3、导致风湿病发生的外伤除内因、外因之外,还可见于外伤致痹。多见跌打闪挫,关节扭伤,外力损伤等原因,导致了气血阻滞、淤血凝聚,从而出现肌肉、筋脉、关节局部的肿胀、疼痛。
什么是风湿呢?
风湿病学经历了古老而漫长的发展阶段。“风湿”(Rheuma)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HippocraticCorpus)有关人体解剖一文中。当时认为人体生命决定于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平衡。如果冷湿粘液下注于内脏、四肢,则会引起疼痛等病变。当时风湿病仅是一种病理概念。直至16~17世纪,Baillou等才将风湿病概念应用到临床疾病或症候群与某些综合征上。
在19世纪以前,西医学对关节炎和风湿病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例如风湿热和痛风,虽然早在公元前年左右,Hippocrates即对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过扼要的记载,然而直到余年后的年,Sydenham才对这两种疾病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据记载其对痛风之所以能够生动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Sydenham本人是一名痛风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