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白癜风要注意 http://m.39.net/pf/a_4749760.html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简称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疾病,滑膜增殖形成血管翳,造成对骨关节的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致残率高。病初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故此标准不适合于RA早期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检测某些抗体,如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Sa抗原抗体系统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

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增多,以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方法治疗有以下五种: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止痛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只能止痛但不能治痛,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刚开始的时候都会使用这种方法治疗,但是这种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人体的肾脏影响大。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西药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抗炎类药物

主要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消炎痛(吲哚美卒)、扶他林(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这些药物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主要作用都是消炎止痛。它们可以在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炎症反应时迅速消炎镇痛,效果要比中药快。患者可任选其中的一种。食用后,不良反应大多会出现在胃肠道。

2缓解症状药

这类药主要是改变病情,包括

1.金诺芬

它是一种口服的片剂,每日吃2次,每次服用3毫克,服用后可以改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通常3~6个月会起效。它是一种比针剂更安全、更方便的制剂。不良反应主要是其会在人体内蓄积,白细胞受到影响,引发蛋白尿。需要服用者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2.氯喹

它是抗疟的药物,每日可服用25毫克。1~3个月后会出现疗效。患者在服药之前,应该先做眼科和心电图检查。因为它会影响患者的视力,造成视力模糊,极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和心功能不全等,还会造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硫唑嘌呤

每次服用50毫克,每日2次,当病人症状有所好转之后,可以逐渐减量,服用原来剂量的1/3~1/2,3~6个月或更长时间见效。患者可能会恶心呕吐、皮疹、肝损害、黄疸、白细胞减少等。在用药期间病人应该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4.环磷酰胺

每次服用50毫克,每日2次,可以口服,或者是取0.2克加入10~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周1次,待症状有所好转后改为口服。通常病情可从第6周开始好转。待好转后,维持量降低为原剂量的1/2~1/3,需要服用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还可能有血尿、闭经或精子生成缺陷等,同硫唑嘌呤相比,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更多,而且比较严重。

5.青霉胺

刚开始服用时,剂量需稍小一些,每日服用0.~0.25克,在2周后,增加药量,每日达到0.25~0.75克。如果患者服药半年后,仍然无效,需要停服。如果效果较好,可以慢慢减少药量,恢复为每日0.克。此药毒性较大,而且起效慢,通常在6周后起效,服用时要以小剂量的形式逐渐增加。不良反应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皮疹,常见斑丘疹或是多形皮疹,在停药后,对症处理即可痊愈。条件允许的患者最好每2周复查血、尿常规和血小板。当白细胞低于4×10°/升,血小板少于80×10°/升,或尿蛋白每日超过1克,或是出现血尿的情况,要立刻停止服药。

6.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能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并消除关节局部炎症,改善晨僵。服用初期每日的剂量为0.5克,每周增加0.5克,直至每日的计量为1.5~3.0克。

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皮疹、肺炎、抑郁、男性不育等。服用肠衣片后可能会减轻胃肠的不适症状。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还会造成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7.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功效最显著的药物,有利于患者控制早期病程的进展。开始时可以使用5~10毫克的甲氨蝶呤,每周服用1次,或是从2.5~5.0毫克/周开始,然后逐渐加量,每周最大的剂量不能超过30毫克,通常在3~12周后会见效。比起其他缓解症状的药物,甲氨蝶呤的毒性较轻,适用于长期治疗,而且更具有耐受性,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还有肺炎、脱发、转氨酶升高、肝纤维化和血液学异常等。

但是大多数的不良反应程度都比较轻而且时间较短,不需要患者中断治疗。不过,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需要注意,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从人体的肾脏排出,因而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损害。

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的目的是止痛、消炎,并不能有效抑制病变的发展,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较多不良的反应。这类药物适合尝试多种药物但均无效果、病情危急时或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尤其适合严重顽固的病例应用。常规的用量是每日服用1次泼尼松,每次口服5~10毫克,或是每日服用1次地塞米松,每次0.75毫克,在症状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

由于现有的单一药物都是“偏安一隅”,不能使炎症长期得到完全控制。所以西医主张在治疗上将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让它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相应的剂量,不良反应出现的程度也因

此而减小。不过,在联合使用药物时必须要合理选用,临床上选择的药物尽量不是同种类的,如果药物有相同的毒副作用,要避免合用。

选药的关键是要使被选药物尽量能够在不同的环节上阻断炎症发展过程,从而改善病情并阻止关节被破坏,在剂量上最好能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样不仅能获得疗效,更减少了副作用给患者身体带来的损伤。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做过理疗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方法无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只能通过麻痹神经缓解疼痛的症状。

三、类风湿关节炎的推拿针灸治疗

推拿和物理治疗的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四、类风湿关节炎的封闭疗法封

闭疗法俗称“打封闭针”,这种治疗方法就是直接把药物注射到椎管内或神经根周围局部麻醉以达到止痛效果。封闭药效过后症状又会马上恢复。

五、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由于适应证要求非常严格,临床上适合做手术的人群不足5%,加上费用高、创伤大、恢复期长、易复发等特点,所以根本无法全面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zz/10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