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与遗传: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证实,RA的患病与遗传因素密不可分。对RA进行遗传倾向研究发现,RA同卵双胞胎较异卵双生子患病率明显增高,其一级亲属患病率增加,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表现为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占53%-6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遗传因素在RA的患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有关研究报道,与RA遗传性相关的基因众多,其中最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HLA:该基因与我们的免疫功能联系密切,其中HLA-DRB1基因与RA关联性最强,可能是我们国家RA患者的主要易感基因。
2.PTPN22基因:该基因主要与T细胞的激活相关,是除HLA外与RA关联性最高的基因,可以作为预测RA患病风险的遗传标志物。
3.TRAF1-C5基因:这是一个与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对RA严重程度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尤其是预测关节破坏程度。
4.PADI4基因:该基因可以生成一种翻译后修饰酶,可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将精氨酸残基转化为瓜氨酸残基,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该基因可能成为新的评价RA预后的指标,并且与亚洲人的RA易感性关系密切。
5.STAT4基因:该基因对RA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认为STAT4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还有可能成为判断RA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6.其他:除上述几个重要基因外,还有超过个基因可能与RA的发病相关,例如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基因、白细胞介素家族基因、骨桥蛋白家族基因等等。
遗传的“影响力”:或大或小,不尽相同
既然有如此多的基因与RA相关联,那么究竟遗传的“影响力”有多大呢?有研究显示,具有RA家族史的人群患RA的风险可增加3-9倍;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的RA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约为50%,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可增加3倍。根据这些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遗传因素的确会增加后代患病率。
但是,目前有关遗传因素究竟能起到多大影响的研究众说纷纭,并不统一。例如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某些白细胞介素家族基因突变个体的RA患病风险仅仅比正常人高20%左右(仅有个别家族基因会使患病风险增加超过1倍)。
因此,遗传基因究竟会给后代增加多少患病率目前并不清楚,这一过程也远比想象的复杂,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加深研究。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家人患有RA,并不代表后代就一定会患上RA。因此对于想要生宝宝的RA患者而言,只要通过科学的遗传咨询,以及对环境、生活方式、职业等外界因素的控制,就能将后代的患病风险最大程度降低。
RA患病的因素:除去遗传,还有许多
虽然遗传因素在RA患病中非常重要,但是仍有许多因素会影响RA的患病。例如:生活习惯、职业暴露、感染、激素水平、饮食习惯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总体而言,遗传因素与其他因素对于RA患病的影响度大约为60%VS40%,遗传因素略胜一筹。不过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首先是吸烟,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是最强的致RA环境因素。吸烟能够与HLA家族基因和PTPN22基因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基因的不稳定性增加。此外,吸烟还可以诱发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扰乱正常的机体免疫系统。
对于职业而言,经常接触硅尘和矿物油容易增加RA的患病风险。此外,有些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也会触发RA相关的自身免疫。
对于激素而言,有研究发现女性激素和RA患病密切相关,随着女性年龄增加,RA患病率也增加。最后,饮食中摄入充足维生素D和抗氧化成分可以降低RA患病率。
总结
虽然RA的患病与遗传息息相关,但是我们要全面理解以下3点:
1.RA与遗传相关,但又不同于常见的遗传性红绿色盲、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因为它是由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正因为RA与众多遗传基因相关联,因此后代究竟会不会患RA并无法预测,况且还有占比40%的其他因素,所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学干预的手段将患病风险降至最低。
3.目前有关RA与遗传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但是有关RA的遗传咨询发展缓慢,并不完善,应用价值有待商榷。
作者:好孕风语栏目组
来源: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欢迎广大患友加入“风湿界患者家园”!
1.官方
2.官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zz/1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