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是现代社会高发病,正日益严重地危害着上班族和中老年人的健康,很多患者,方法用遍,不见好转,这时候医生的建议往往是做手术。但手术也不是万能的,不但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而且不能完全消除症状,并且由于腰部神经集中,一旦出现失误,会面临终生瘫痪的危险,数以万计的患者每天都忍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精神折磨。
我们接下来就说说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腰突症状是个不断恶化的过程,椎间盘就像个橡皮筋,初发生腰突时候,椎间盘就被拉长绷紧了,时间越久,椎间盘的韧度和强度就越差,突出就越厉害,其压迫神经的程度就越厉害,严重者有可能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当脊椎负重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
(3)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
(4)不良体位的影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这承受能力或一时未能适应外力的传导,则可遭受外伤或累积性损伤。例如抬举重物时的姿势十分重要,因为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5)脊柱畸形: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由于椎间盘不仅不等宽,并且常存在扭转,这使得纤维环所承受的压力不一,而容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有按摩、牵引、膏药、针灸、热敷熏蒸、针刀、吃西药、局部封闭等,几乎所有的患者都用过其中至少两项。效果有没有?有啊,一做就舒服,过段时间又不行了,甚至加重了。这种方法不行就换那种,这个医生不行换那个医生。脊椎病的滋味很折磨人很痛苦,并且是个逐渐加重的过程,每个患者自患病开始一直都是在不停的求医问药,可是,医院用了多种治疗方法,晃晃荡荡几年过去了,要么是一直没实质性的效果,要么是舒服了一段时期又复发了。很揪心的,有的人甚至很消沉。
长时间治不好,很多人最后不得不考虑手术,而做过手术的人都清楚,手术不但创伤大,风险高,而且不能完全消除症状,几年后再复发的可能性还非常大,有的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甚至三次手术,最后腰椎脆弱,不得不植入钢板。对于已经做过手术的患者,如果当时症状没有完全消失,或者几年后又复发了。
大医院里每天涌流着前来治疗颈腰椎病的患者,每个患者都是抱着“希望这次真的能治愈”的祈祷心态而来的。医院,只要你是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几乎所有医生会很直截了当地要求你做手术,注意,是要求!那医生会一脸担忧神态用责备的口气批评你:“你的病已经到这个程度了怎么现在才来?这么多年延误了最佳治疗期,没办法了,只有做手术”“要是不抓紧做手术,很快就会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说得你胆战心惊后怕得出冷汗。不少患者对我说过这样的遭遇,但是至少他们中有一半患者还坚守着“坚决不做手术”的底线,并为自己的抉择最终感到庆幸。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原理是什么?开放性手术就是把突出的椎间盘给切掉,不让它刺激或压迫神经,这样患者就不会再疼了。但是该处上下椎体的稳固能力缓冲能力和承压能力受到破坏了,从此不敢干重活提重物了。另外椎骨之间摩擦力增大,易诱发骨质增生,受风寒湿侵袭。我见过的做过开放性手术的患者,普遍腰部怕冷,有的腰部还要裹着带钢板的腰带一两年之久。这还不算大问题,最担忧的是手术失败的后果,驻马店有位国企老厂长,退休后腰突了,求医多年没有效果,疼痛忍无可忍了,就做了手术。遗憾的是,下了手术台,下半身就瘫痪了。大约十年前他的一位亲属来询问,是否有恢复的希望,我说只要做过开放性手术,再想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机能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没道理的。
其实,有不少患者还是坚信用中药能治愈椎骨病的。有些患者在网上搜索到很多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药方,可是试了不少认为比较好的秘方灵方以后,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医生也是用网上看到的药方给患者治疗,有效率普遍不高,更别说治愈率了。椎骨病很少是由单纯的病因引起的,以腰突为例,你要补肝肾亏虚,要壮筋骨腰肌,要化增生,要除风祛寒湿,要消水肿等等,这哪能只靠一个药方去解决?!
这就是为啥很多患者吃中药治不好的主要原因,结果,人们就又开始怀疑中医,甚至排斥中医。结果,无知的人跟帖当喷子,有些医生为了不让患者疼痛,有意地用激素类或川乌附子之类镇痛药,这些都是缓解一时,于事无补。椎间盘突出年代久了,必须要有除风祛湿的早,否则腰突当时好了,到寒湿积郁久了还会引起腰突及腰肌肉筋骨疼痛。
说白了,手术就是不让患者疼痛了,至于椎间盘或椎骨的病变,并没有改善而且,医院动辄几万块,医院没有个十几万是上不了手术台的,这还是一次手术,要多做个几次,病治不好,人废了,家也败了。
椎间盘突出是筋骨伤病,从中医角度用药,应以强筋壮骨为主,以便使椎间盘恢复其强度和韧度,能够有力量固定稳定上下椎体,同时也让错位的椎骨自动复位。其次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愈合椎间盘创伤,化解骨质增生,消除囊肿,经络畅通,气血活泛了,疼痛自然缓解,椎间盘不压迫坐骨神经了,则臀部和大腿外侧的坐骨神经自然就不痛了。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目前的一些年轻的医师与一些庸医都停止在以活血补气,范围内徘徊,还有网上随便找个偏方的就吃的猛人,能看好病?看不好当然就是中医没有用。犯了病就去找医生这好像与生俱来的天理一样,但是得病的是自己,自己不改掉一些自身问题神仙也治不了你,痛苦的是自己,没有人更比你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了,有些病何必去开刀手术呢,车祸意外伤害是西医的强项,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其他了。
在我们给来自全国各地中医医生举办的椎骨病中医药治疗培训班里,几乎在每一期里都有一些学员拿出自己治疗应用过的或从网上或其他方面得到的处方请老师和院长论证,老师和医生总结是,因为颈椎病和腰椎病主要症状特点是疼痛,所以相当大一部分药方都在注重止痛方面,用川乌、草乌、附子、胆南星等镇痛,岂不知这种疼痛只是表象,所以开始吃药后疼痛立即减轻,但是吃一段时间就没效果了,这类处方不低于65%。这一点与我们在通过多年与患者交流总结的相符。有的药方据说是吃几天就能治好腰突、骨质增生,说明镇痛比例相当大,但是这么短的时间把增生化解、把椎间盘康复是没道理的,这和吃激素药止疼是一样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药方注重用川断、骨碎补、杜仲、补骨脂、牛膝等,这类药方对病灶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中医骨科因素-----气血!
1.自动无烟发热技术
2.纳米技术
3.临界溶解技术
4.透皮吸收技术
5.温控技术
1.热疗:强化新陈代谢,促进愈合。
2.药疗:近靶点透皮给药,精确无毒。
3.灸疗:激活内源性药物,强化免疫力。
灸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灸法作用于穴位,发挥了经络的作用;二是灸法中穴位与药物结合,发挥了穴位和药物各自特性,共同作用。
《经络参与》
(1)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3)抗御外邪,保卫肌体
什么是“灸”
有很多人对“灸”不了解,一旦提到,就会理解成为“扎银针”,让人顿生恐惧感,其实这样的理解很不完全。其实,“针”和“灸”是两种疗法,只是人们通常习惯于讲“针灸”而已。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那么,到底什么是灸呢?让我们来看看“灸”这个字的原始意义,上边的“久”象人形,代表一个人生病或睡觉时侧身躺卧的样子,下面是一堆火,用来温暖他。所以“灸”字造字的本义就是给人带来火,带来温度,带来温暖的意思。
灸法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用来治疗和缓解自身病痛的方法。早在万年前,人类学会了用火。那时的古人,既没医,也没药,但一定有病痛。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原本疼痛的身体部位不小心可能被火烫着,但过后不久,疼痛也因此而缓解了。一次,二次,三次,古人的大脑里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火能产生热,热能缓解疼痛,当人们主动点了火把,有意识地熏烤疼痛部位的时候,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治疗和缓解自身病痛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诞生了!这一发现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我们总结一下灸法的显著特点:灸是针对穴位区域的灼或温煦。一是发热,二是针对穴位(疼痛点也是穴位,中医叫“阿是穴”)。按照上面灸法的两个标准,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例:“拨火罐”“热敷”“泡脚”等等都是灸法。事实上,灸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广泛应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中医传统治病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一碗汤,一根针,一炷灸。
太阳灸灸疗的三大机理?
热疗:加速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太阳灸自动发热,产生46-53度左右的恒温度持续8-12小时,温度可以人工调整,通过温煦,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让药物快速吸收,以及刺激经络,让人体产生更强的自愈能力。
药疗:近靶点透皮给药,快速精确。太阳灸系列产品药物微粒处于游离状态,温热效应使皮肤的毛细孔充分张开,在温热效应作用下,药物分子活性大大强化,纳米级的药物粒子液化气化,迅速透入皮下,达到病灶靶点。不通过内脏器官,无任何毒副作用,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灸疗:激生内源性药物,强化免疫力。太阳灸贴敷在穴位上,激活人体的经络系统、免疫系统。灸疗调节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就是调节了人体的自愈免疫系统的内源性药物,这种内源性药物和太阳灸自身的外源性药物,双效叠加,会使病灶区的病变迅速解除、消失,恢复人体正常的状态。
三效合一,其最大的优势是远远超过西医的常规治疗方式,是对局部病患的显性症状和隐性症状同时得以消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太阳灸与传统灸法的不同?
传统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灼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中医学中最为经典的治疗方法之一。
太阳灸是秉承古老灸法治病求本的原理,通过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研制成功的。其作用机制是:一方面因为自动发热的“太阳灸”为人体提供了物理能量,从而激活免疫因素,使人体分泌出各种针对性极强的如内啡呔、组织胺等物质;另一方面,热量使得皮肤表面的毛孔扩张,使大量受热后溶解出来的药物分子可以快速渗到皮下,利用最短的经络路径,直达病变部位,不对人体产生任何毒副作用。太阳灸以激活人体的自愈机能为主要手段,配合以局部靶组织受药浓度高,全身血液浓度低的用药方法,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药物对人体内部生态的毒副作用。太阳灸秉承了古老灸法治病求本的原理,又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药疗、热疗和灸疗三效叠加,使中华传统灸法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开创了“绿色医疗,内病外治”的先河!
贴灸后感觉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
属于正常情况。其实在贴灸过程中最好能多补充些温开水,可以很好的帮助气血流通,温经散寒。但注意不能喝凉水。
每贴是否一定要贴够12小时?
灸贴设计发热时间是8-12小时,在发热时间内治疗的效果最好。若患者皮肤耐受性好,而灸贴在12小时后仍有热度,可由自己决定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对于小儿来说,由于是“纯阳之体”,因此在应用灸法时可适当减少灸贴时间。
温控贴如何使用?
在灸贴的背面有很多针状通气孔,空气进入后,灸药便自动发热。为了保证温度恒定,防止烫伤,要求在敷贴灸片30分钟是将温控贴贴在灸贴的背面,堵塞部分气孔,达到控制温度,形成温控平台的目的。
对于小儿和部分皮肤娇嫩的人士,也可开始使用便将温控贴贴上,防止皮肤烫伤。
灸贴可分二次使用吗?
对于小儿或因工作、活动需要,要将灸贴取下者,若灸贴仍有发热能力的,可将其放回原金属包装袋内,将封口密闭,隔绝空气(只作为临时保存)。待需要使用时可再次取出使用,但这时发热时间相应会短一些。
使用太阳灸后皮肤变红,是过敏还是拔毒?
用灸后局部皮肤变红或出现红疹,这些症状大部分是寒邪外出刺激体表的表现。当然,也有个别人会对某些中药或胶布产生过敏,针对此类情况,一般停止使用则会自行消退。
使用太阳灸后皮肤起泡,是不是烫伤了?
应该说不是烫的。太阳灸具有自动温控技术,温度基本会恒定在46℃左右,既不会烫伤皮肤,又能持久保持高于体温10℃左右的温度。
灸后出现起泡的现象,临床上称此为“瘢痕灸”。至于起泡的原因,大多是体内寒气、湿气较重,贴灸后,气血运行,将湿寒之气逼出体外,应该说对疾病的预后是非常好的。
为了防止皮肤感染,可作如下处理:
1)如水泡不大且未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2)如水泡较大,可用灭菌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上抗菌消炎药。期间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衣服摩擦导致意外溃破。
3)局部皮肤愈后,可继续贴灸。
4)糖尿病人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太阳灸的使用疗程是多久?
根据临床疗效归纳统计的结果,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在使用说明书上指定了疗程。一般情况下,按照指定的疗程使用即可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初发者,病情较轻者,亦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疗程时间;对于久病者,病情较重者,亦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疗程时间
高血压患者能否用太阳灸?
高血压患者可应用太阳灸,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同时服用相应的降压药物,以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的范围内。
怀孕期间可用太阳灸吗?
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的观点出发,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药,尤其对于3个月以内的早期孕妇,更应当严格禁用。
镇痛灸和腰痛灸、颈痛灸、肩痛灸的应用有哪些区别?
镇痛灸是相对比较通用的一种灸贴,可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痛经、胃痛等多种疼痛性疾病。而腰痛灸、颈痛灸等灸则针对性较强,对于各种不同的疾病,药物配方也有一些差异,因而我们建议最好选用针对性较强的灸贴。
坐骨神经痛可以用腰痛灸吗?
可以。坐骨神经痛一般均是由于腰椎肥大,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根引起,主要表现为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性疼痛,活动不便。腰痛灸贴敷在腰部后,有消除局部炎症,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这样就改善了病变部位的内环境,消除了对坐骨神经根的压迫,使下肢疼痛得以消除。为了加强疗效,在敷用腰痛灸的同时,可在下肢痛点加贴镇痛灸。
骨质增生可以用太阳灸吗?
无论是颈椎肥大、腰椎肥大、骨关节骨刺的形成都是退行性病变,也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骨质改变。而中老年人一旦骨质发生改变,往往在临床出现各种疼痛及活动不便的症状,检查则可见到唇样增生,骨桥形成,骨刺形成等。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应用太阳灸后,可有消除局部炎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消除疼痛症状;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自愈功能,从而有效地延缓和阻止骨质增生的发展,防止疾病的复发。
出血性损伤应用镇痛灸为什么在48小时以后?
因为镇痛灸贴上后会发热,提高局部的温度,增加血液循环,这样对于出血性损伤者反而会使出血量增加,肿胀和疼痛更加明显,也不利日后的吸收。因此,对于急性出血性损伤宜先冷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出血基本停止,这时再使用镇痛灸,可促进局部瘀血的吸收,促进局部损伤早日恢复。
肾是泌尿器官,为什么体虚乏力、生殖系疾病要用强肾灸?
中医、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西医认为肾脏是一个泌尿器官。而中医理论则认为肾与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体能强弱、寿命长短、水液平衡都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这类疾病会采用补肾的方法。同时,也是基于祖国医学理论研制了强肾灸,特别是对于肾阳虚的情况有非常好的作用。
针法和太阳灸的有哪些区别?
(1)针刺要求取穴极准确;灸贴只要按穴敷贴,稍有偏差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针刺每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灸疗则可维持12小时,治疗的时间长。
(3)针刺有很多的禁区不允许深针;太阳灸则没有明显的禁忌区。
(4)针刺一般用手法和微电流来强化刺激;灸法则是用温热效应来强化刺激。
(5)针刺只能由专业医师施行;太阳灸则可以自行医治。
(6)针刺要穿透皮肤,故针具要严格消毒;灸法则不穿透皮肤,可避免交叉感染。
(7)针刺者在治疗时不可变动体位;太阳灸在治疗时可自由活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8)部分患者尤其是小儿对针有畏惧感,难以接受针刺;灸法则畏惧者少,而为患者接受。
太阳灸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泄泻、痢疾、消化不良、瘫痪,亦为全身强壮要穴。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主治泌尿系统疾病,腹痛、下肢麻痹或瘫痪。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髁下缘,当胫骨内侧缘和腓肠肌间凹陷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下肢麻痹、膝痛等。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口苦、呕吐、黄疸、肝炎、胆囊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
脾俞:位于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黄疸、腹胀、呕吐、泄泻、痢疾、贫血、水肿、脾胃虚弱。
胃俞:位于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痛、胃下垂、腹胀。
环跳:在股骨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主治腰腿牵痛、半身不遂、下肢麻痹、风湿痹痛。
中极:位于正中线上,肚脐下4寸处。主治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
关元:位于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主治尿闭、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泄泻、脱肛、疝气。
神阙:位于脐窝正中,主治虚脱、腹痛、腹泻、脱肛。
中脘:位于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主治呕吐、腹痛、胃炎、胃下垂。
膻中:位于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主咳嗽、喘气、呃逆、心绞痛。
命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主治腰脊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慢性腹泻、下肢麻痹。
身柱:位于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癫痫。大椎: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主治发热、流感、中暑、虚劳、癫痫、颈痛、哮喘。
骨病,不是一天两天突然得的,是因为长久的生活习惯或者身体机能衰退造成的,所以治疗也需要一个长久过程,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症状比较轻的15天一个疗程,稍重的大概需要2个疗程,严重的需要3-4个疗程。
如果您想健康没方法,
如果您想创业没资金,
如果您想发展没空间,
如果您想投资没项目,
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