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在线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317/4791170.html

很多家人总在问,我找不准穴位怎么办?

重申一遍,掌灸主要是针对病灶部位的施灸,穴位的准确度并不重要,只要你知道你患的是什么疾病?病灶的位置在哪里?那么治疗疾病就很简单了,就是患处掌灸,病灶部位的掌灸。

掌灸有一句话叫做“不识空穴,但求方寸”。就是你可以不知道穴位在哪里,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您的疾病长在什么位置。那么说来就已经很简单了,针对自己病灶部位掌灸。因此,掌灸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灸啊是穴!

古时候有位患者痛症良久,去看医生,医生在他的疼痛部位按压摸索,“是这里痛么,还是这里?”病人呼喊“啊——是!就是这里好痛。”于是医生对这个压痛点采取了灸疗,不久病情好转,这个点就被叫作阿是穴。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

阿是穴又被称为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阿是穴是临床中应用广泛,如果能精准恰当的对该穴进行灸疗或按摩,会对一些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些常见的腰腿疼痛,不妨在家里灸阿是穴,可以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阿是穴在哪里?

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例如:肾病触压肾俞穴,有条状或扁于状反应物和疼痛感;不思饮食,腹胀,上逆,胃痛,触压胃俞穴:有条索状结节和轻痛感;人体皮肉、筋骨病变,在相关穴上反应出来。如颈椎病,触压风池、天柱、肩井、百劳等穴位有扁千、圆形,条状等反应物和疼痛感。另外跌、扑、损伤岔气等在相应穴位也有反应。如岔气,触压渊腋穴有条状反应物和痛感。

对于一些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其敏感点的主要表现为胀痛和麻木感,甚至会有向手脚远端放射的感觉。

这些压痛点就是阿是穴,可以针对性的灸疗来缓解疼痛。

掌灸特有的快速疗法:阿是穴!

阿是穴:指哪里痛就灸哪里,痛点就是阿是穴。中医把这种方法叫阿是穴或天应穴。局部疼痛点必定是那里气血经脉不通造成的,灸局部可以直接通经脉,调气血,驱病邪。

对于急性病,直接灸患处(阿是穴)即可消除疼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醒酒、抽筋、打嗝、落枕、腰痛、颈椎病、痛经、胃疼、肚子疼、头痛、牙疼、扭伤等,出现急性疼痛时,直接灸痛点,立即消除疼痛。对于有些疼痛时间较长的部位,灸后有可能会更痛,这在医学上叫回痛,是有效的现象。出现回痛时应暂停用灸,回痛消失后继续用灸。

掌灸直接见效的七种症状

第一种:胃疼,直接灸疼点。

第二种:疼经,直接灸疼点。

第三种:肚子疼,直接灸疼点。

第四种:落枕,直接灸疼点。

第五种:便秘,灸肚脐和足三里。

第六种:头疼,灸疼点;整个头都疼,灸风府、风池、脑户、百会、神庭、印堂、太阳穴。

第七种:颈椎疼,直接灸疼点。

为什么灸阿是穴的同时再选择灸几个其他穴位呢?

灸阿是穴叫疏通,再选择几个穴位来灸叫引导。穴位和经络的关系犹如水库与河流的关系,灸阿是穴是疏通水库与河流之间的堵塞,壮大河流的水量,也避免了水库容量不足产生痛。每个穴位与经络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再选择灸其他穴位是引导,就是水从水库里出来,往哪里流淌的问题。比如配灸足三里是引血下行,滋润下肢。其他也都同理。也就是灸阿是穴属于疏通,解决局部痛的问题。选择搭配灸其他穴位属于引导,解决的是慢性病的定向调理问题。

用手掌捂住需要使用的疼痛部位,手掌的捂盖使热能和生命能量及活力霜(平衡霜)的渗透力一起作用于患处,通过皮肤下毛细孔渗透到微血管,使血管扩张,血液畅通,达到打通经脉,逼出寒气和病毒。通则不痛了,酸痛、风湿、扭伤在瞬间(20秒内)得到缓解,达到活血止痛的效果。

对于慢性病,就要坚持灸相应的穴位并多穴掌灸。坚持使用几个疗程,许多疾病可以断根,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经络治疗是中医科学原理,可以用效果来验证的。

例如:患者有乳腺增生灸疗一段时间,到医院拍片没了,应该可以讲是治本了。有很多腰肌劳损和关节炎的患者,花了太多的钱看大夫,没有好转;但是用掌灸,几分钟立刻减轻痛楚;连续用1-2瓶(每瓶15毫升,每天2-4次,可抹次以上),竟然奇迹般地去掉病根。几分钟有几分钟的效果,30天有30天的效果。

例如:

失眠,需要灸玉枕穴,百会穴;

心脏病需要灸心俞穴;

补肾需要灸肾俞穴和足三里等等。

胃痛、肚子痛、肠炎、胃炎、胃寒、腹泻等,灸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

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头晕、失眠、脑供血不足等,灸百会、神庭、风池、风府、大椎穴等。

例如: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质增生等症状。骨关节炎症大多数是目前用西医的方法无法治愈的,因为西医治疗就是吃药打针动手术,吃药打针时药物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随着人体的血液循环,达到病灶时,药物才发挥作用,循环不到病灶,药物就发挥不了作用。而人到20岁(20岁前人很少有关节炎症)后的关节部位已经基本没有血管,药物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很多的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多年效果都不明显,动手术就更不用说了;而掌灸疗法靠的是渗透,因此即使没有血管的部位它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胃病、心脏病、肾阳虚、高血压、哮喘等,用吃药的方式治疗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治胃病,吃药治疗的同时又伤到了胃,所以身边很多人都会说“老胃病”了,也就是说吃药是很难治好胃病的,那用掌灸怎么来治胃病呢?当急性胃痛时,把活力霜(平衡霜)涂在掌心迅速按在中脘穴1分钟,疼痛就会立刻消除;如果胃病患了好几年,就需灸中脘穴加胃经上的足三里,早中晚1天3次,每个穴位灸1分钟,7天就控制疼痛,15天疼痛基本消除。中医里讲究巩固治疗,也就是说在疼痛消除后还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使症状不再复发,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其他的症状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来使用掌灸。

例如:脂肪瘤、乳房肿块、纤维瘤、小叶增生等症状,在没有使用掌灸之前,很多人都去动手术,有了掌灸就简单多了,把活力霜(平衡霜)涂在掌心,按在患处,每天早中晚三次,15天就可以消除症状,特别严重的不会超出一个月。

多穴掌灸的操作: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灸头部、痛部,后灸下部、腹部、四肢。

找准相应的穴位后,首先在穴位所在区域推拿,放松穴位经络。

“三拍”:肩井部位、曲池关节部位、委中膝盖部位;

“三揉”:颈部、胸腹部、腰背部。

常见痛症及对应措施(男女生殖健康灸法及更多慢性病灸疗方案,请于五星系统群内咨询)

1、肩周炎

症状:肩部疼痛、不能外展或旋转,活动受限,昼轻夜重。

取穴:大椎肩井、肩前、膏盲、天宗、阿是穴。

2、落枕

症状:一觉醒来突然感觉颈项转动不利,需要转动躯体才能转动颈部,疼痛,迎风或电扇、空调下工作忽感颈部不灵疼痛等。

取穴:风池、风门、大椎、肩井、合谷、后溪、阿是穴。

3、颈椎病及颈肩部酸痛

症状:颈项僵痛,呈向手臂放射状,手臂麻木,伴头昏、恶心欲吐。

取穴:颈部夹脊穴、肩井、天宗、膏盲、阿是穴。

4、腰及腰间盘突出酸痛

症状:由腰肌劳损、腰扭伤等所致酸痛,严重者不可俯仰,痛至臀腿部,活动不利。

取穴:腰部夹脊穴、肾俞、命门、委中、志室、阿是穴。

5、风湿性膝关节痛

症状:风湿所致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遇寒加重。

取穴:膝眼、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膝阳关、委中。

6、跌打损伤

症状: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急生软组织劳伤和损伤、皮下瘀血、疼痛肿胀、运动有障碍。

取穴:腰部等慢性劳损在命门、肾俞、志室;急性软组织损伤在阿是穴。

7、胃痛

症状:胃病暴作、畏寒喜暖、恶心呕吐、胀闷,按压稍好,有的牵连肋痛。

取穴:中脘、下脘、足三里、神阙:阿是穴。

8、痛经

症状: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部及腰胝部疼痛或剧烈难忍的疼痛。

取穴:神阙、气海、关元、中极。

9、坐骨神经引起的酸痛

症状:呈放射状疼痛,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患肢体温下降等。

取穴:命门、腰俞、志室、委中、殷门、承山、环跳、阿是穴。

10、痛风引起的酸痛

症状:主要表现在跖趾关节,疼痛日轻夜重。

取穴:商丘、昆仑、申脉、阿是穴。

11、头痛

症状:头部胀痛,时作时止,痛在巅顶或满头昏痛;或头痛较缓,头目昏重,神疲力乏。

取穴:大椎、百会、风池、风府。

12、网球肘

症状:肘后外侧疼痛,尤其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时更加剧烈,同时沿伸腕向下放射,局部肿胀,旋转及握物无力。

取穴:曲池、少海、阿是穴。

13、咳嗽、咽喉炎

取穴:大椎、肺俞、人迎、天突。

14、腹泻、肠炎

取穴:神阙、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15、疲劳、亚健康

取穴:命门、大椎、百会、风府、风池。

16、神经性牙痛。

症状:疼痛或牙龈红肿,疼痛时作时止。

取穴:阿是穴。

东方老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12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