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母亲是一种幸福
前些年我在镇上开店,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过年时给母亲的压岁钱,她舍不得花,说存起来将来给孙子派用场。母亲和父亲一道,养育了我和弟弟,还翻建了两次住房,可想而知付出了多少辛劳。正如母亲所说:“我家造屋的钱,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想起我和弟弟小时候贪玩,不懂体谅父母起早贪黑的辛苦。母亲一大早就起床给我们烧粥、洗衣服,有时蹲在河滩上洗很长时间,直到洗完了往往腰酸背疼得直不起身来。有一天夜里,母亲去河边洗衣服,站起来时头一晕,竟一头栽到了河里。母亲不会游泳,夜里河边也没人,要不是母亲拼命挣扎着游回岸边,就出事了。母亲怕我知道了担心,竟然瞒着我,后来是舅舅说给我听的,吓了我一身汗。我要给家里买洗衣机,母亲坚决不让,说她洗得动,用洗衣机浪费水和电,不划算。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有爱吃肥肉、母亲爱嚼甘蔗梢的名声,那时我不懂事,以为父母本来就爱吃那些东西,后来才知不是那么回事。吃肉在三四十年前是奢侈的事,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会买一点肉,改善一下伙食。我和弟弟把难得一见的红烧肉挟到碗里,把精肉咬下来,把剩下的皮和肥肉搛给爸爸吃。爸爸笑眯眯地说,肥肉好吃,吃肥肉身体壮。我们长大后,才知爸爸故意说爱吃肥肉,实际是他特意把精肉留给我们兄弟俩吃。爸爸年轻时就切除了胆囊,吃肥肉对他的健康不利,我们浑然不知。善意的谎言,母亲也不逊色。春节时家里要买一捆甘蔗,我和弟弟吃的是中间那段,爸爸吃的是头上硬的那一节,妈妈吃的是甘蔗梢。妈妈说甘蔗梢嫩,好吃。后来我尝过甘蔗梢,要么淡而无味,要么苦涩难咽,应该扔掉的,而妈妈吃得津津有味,是她故意装出来的。在家给母亲清理伤口
新世纪以来,我们家成了失地农户,仅靠政府发放的口粮补贴,每人每月一百二十元,是无法过活的。农田刚被征用那会儿,母亲不适应,反复唠叨:“种田人没米吃,还要从米店里买,一天两天还好,五年十年可不是小数目,对农民来说,这是不应该有的开支啊。”母亲耐不住空闲,从村里闲置的荒地上,开垦出一小块菜地,种上不同的时令蔬菜,自此,我家的蔬菜不用上菜场买。除了自给自足,母亲还把自家吃不完的蔬菜拿到菜场摆摊卖。我并不支持母亲出来卖菜,她总是舍不得花钱买吃的,连三块钱一碗的馄饨也不舍得吃,有时是饿着肚子出来,又饿着肚子回家,对身体极其不利。甚至有一次,母亲还被汽车撞了一下,跌进了路边的沟里,幸好只是皮外伤,没有大碍。母亲年岁渐长,反应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敏,我几次三番劝母亲别出来卖菜,路上车子多,骑三轮车不安全。母亲笑笑说:“做惯了,闲下来浑身不舒服,再说,辛辛苦苦种的菜,自己吃不完,不可能让它烂在地里,拿出来还能卖几个钱。” 母亲是个勤俭持家的人,经历过困难时期,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记得我小时候,饭碗里不许剩下一颗饭粒,母亲除了告诫我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还吓唬我说:“碗里有剩饭,脸上要长麻子,将来会讨不到老婆。”节俭当然是美德,但有时,不浪费未必是好事。父母吃剩菜剩饭已习以为常,有时,一碗豆腐塞肉,往往吃一个星期才吃完,没营养不说,对身体还有害。隔夜的饭菜,会产生一些致病菌和毒素,食用后会导致一些肠胃疾病,甚至一些剩菜还含有亚硝酸盐,经常吃能致癌。我笑着对母亲说:“你们舍不得把十几块钱的剩菜倒掉,结果,吃了身体不舒服,医院,起码要花几百,你们省下的钱,医院了。”照顾父母是我应尽的责任,可我住在镇上,父母住在乡下,每个月回家几次,毕竟不如住一起,对他们有诸多照顾不到的地方。我叫他们搬出来跟我一起住,他们不愿意,说在镇上住不惯,在乡下人头熟,乡下人情味浓。母亲住院时
母亲和村上的几个妇女一起去常州看病,听说那儿有个郎中医术好,可以治好风湿病。那老中医对我母亲说:“你的类风湿是全身性的,也是慢性的,不治会得中风,坚持服药才有效果,先吃一个疗程的药吧。”母亲说:“要多少钱?”老中医说:“好点的药一千八百多,差一点的一千多。”母亲说:“草药哪有这么贵?我们镇上看中医,一次二三百就够了。我不看了!”同去的妇女劝道:“镇上不是没看好吗,既然来了,先配一个疗程吃吃看嘛。”第二天,我打电话回家,听父亲说,母亲昨夜哭了,她舍不得浪费家里的钱,那是要留给孙子娶媳妇用的。我心里难过,他们辛苦大半辈子,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家,都是为儿孙着想,就是治病这样的要紧事,他们也是一拖再拖,舍不得花钱。 母亲和父亲很恩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少年夫妻老来伴”。父亲先后因阑尾炎、胆囊炎和胆管结石,开过三次刀,身体有点虚弱。父母两人相互照顾,相依为命,要是哪天没在一起,母亲会睡不着觉。父亲喜欢打小麻将,有时夜深未归,母亲就给他送去御寒的衣服。我从没听父母亲相互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但他们从不吵架,他们每天在一起,就是对爱最好的守护。父母亲没有女儿,就生了两个儿子,我是长子,理当多关心父母。在父母住院和手术期间,我彻夜陪护在他们身边,尤其在父亲开刀时,我两天两夜没打一个瞌睡,因太累的缘故,从此落下了睡觉打呼噜的习惯。父亲苏醒后,同一个病房的病友对我父母说:“瞧你们儿子,比女儿还孝顺,你们真是好福气!”我微笑道:“我是父母生养的,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健康时的母亲
现在的政策好,农民不用干农活也能领养老金。有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没领到时,羡慕别人每个月能领养老金,真的领到了,说明我们当父母的已经老了,做不了多少事,帮不到你们了。”不知不觉,父母的头发已被岁月染白,当我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更加理解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几年前,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暗下决心要照顾好母亲。我像牵挂自己的孩子一样牵挂着母亲,担心她生病,叮嘱她吃好穿暖,冷的和油腻的东西不能吃,出门要注意安全……小时候,我嫌母亲唠叨,现在反过来了,母亲也笑我有点婆婆妈妈了。生命是宝贵的,父母与子女的陪伴也是有限的,我不想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吃吃饭、聊聊天。有一天,我们也会老,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对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