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识别类风湿关节炎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出现了手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关节等多关节疼痛,有些伴有肿胀,活动也不灵活,早晨起来四肢有些僵硬。糟糕,这么多部位的关节都痛,难道是传说中的类风湿关节炎?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关节表现:

(1)关节肿胀:典型患者常有关节肿胀,一般呈对称性,以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足趾关节较多见;

(2)晨僵:关节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且晨僵时间常大于1个小时,活动后不能够完全缓解;

(3)关节痛及压痛:常有关节痛及压痛,持续不缓解;

(4)关节畸形:常出现在疾病中晚期,由于炎症侵蚀关节,同时影响肌肉和肌腱,使局部肌力平衡破坏而造成。

(5)关节功能障碍:按轻重程度可分为以下4级:

I级:能正常进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

I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以及某些特定工作,其他工作受限。

II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胜任工作。

IV级: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均受限。

2.关节外表现:

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节外组织器官受累症状的出现可先于关节病变。

(1)类风湿结节:平均每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就有1例发生类风湿结节,10%左右的患者类风湿结节出现于病程的第1年。

(2)肺部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肺纤维化发病率约为11%,在多数情况下关节炎发生在先,但也有肺纤维化首先出现的病例.查肺CT示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检查提示肺活量下降。

(3)心脏表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脏病变中以心包受累最常见,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伴有心包损害临床表现者约占10%。

(4)血液系统表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表现为血液系统异常,贫血者比较常见,常与病情活动相关,也可有白细胞增多或者减少,血小板增多或者减少、淋巴结肿大等。

其他几大系统也都可以累及,所以当高度怀疑患类风湿关节炎时,建议全面评估全身多个系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如果判断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还需做一下的检查:

(1)血常规:病情较重或病程长者,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约2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沉降率:是最常用来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的指标,一般来讲,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一致,但也有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上有活动期表现,但红细胞沉降率是正常的。(3)C反应蛋白:是目前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最有效的指标之一,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相关,有效的治疗后可下降。(4)类风湿因子:约70%-8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有1%-5%正常人也可阳性。(5)瓜氨酸相关蛋白抗体:包括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等抗体可呈阳性。(6)关节X线摄片:通常使用手足X片对关节损伤进行定期评估,但病程小于半年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X片可能是正常的。(7)CT:可用于对大关节病变及肺部病变的检测。(8)超声:可用于确认滑膜炎的存在,检测疾病活动和进展,评估炎症情况。(9)MRI:对早期炎症的检测优于临床体检,是鉴别亚临床炎症的依据,可用来预测未分化关节炎是否会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在临床缓解时预测未来的关节损害,用来评估持续性炎症;MRI骨髓水肿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进展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您有上述相关的部分症状或体检有上述部分脏器损害表现,建议您一定及时于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体征及完善的检查确定您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我国的患病率为0.3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女性多发,男女之比约为1:3~4。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不仅应重视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达到临床缓解,还应该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1.病程长短:

大多数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起病时仅有单个或多个小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及活动受限,多数病人未太在意,抑或疼痛时轻时重,自行口服一些止痛药可有所缓解,没有对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警惕性,导致很多患者多关节畸形后才寻求诊治。所以病程较短,较早期治疗,则病情进展较慢,生活质量较高,反之,病程越长,越晚期治疗,生活质量越低。

2.疼痛程度:

很多研究发现,疼痛程度越重的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疼痛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

3.疾病活动程度:

由于疾病活动度高的患者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症状,关节的肿胀、疼痛、僵硬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疾病病情的活动导致的再住院也使患者的心理症状的表现更为明显。

4.躯体功能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躯体功能状态不容乐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躯体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5.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心理状态:

受教育程度较高,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者越少。分析原因可能与其从事脑力劳动为主,较少从事体力劳动有关,而且这部分人能主动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或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有关。

6.疲劳:

疲劳可能不仅仅是疾病活动的结果,而可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包括疼痛、久坐行为、抑郁、肥胖以及低质量睡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监测症状、疾病活动度和躯体功能有助于与医师的沟通,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更有利于医师及时、适当地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7.经济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和工作能力的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总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控制其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以尽快达到临床缓解,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保持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由此可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重要的。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10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