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时常日夜照顾初生BB,重复性的动作容易导致手指关节痛。不少妈妈误以为手指关节痛必定是因患有「妈妈手」,但事实上有机会是其他疾病的警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科专科陈医生表示:「常见发病年龄为35至45岁,现时成因不明,但与遗传、吸烟及压力有关。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严重的会造成关节变形,影响生活质素。出现病征的人士应及早求医,以免错过治疗黄金期。」

延误诊治后果严重

两种疾病同样可导致关节疼痛,那么如何可分辨两者?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是由于重复性动作刺激大拇指后方的筋腱,使其发炎及疼痛。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免疫系统的毛病,其病征呈对称性,通常影响第2及第3节的关节,严重者会使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并受晨僵困扰。病征一般持续6星期以上,部份病人更会出现低烧及食欲不振。陈医生指出:「若不及时治疗,便可能会出现骨质病变或增生,无法逆转。」这病亦会诱发虹膜炎,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进阶治疗起效较快

现时有不同的治疗选择,旨在控制病情,达至临床缓解。医生会按照不同病况,建议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会使用止痛消炎药或低份量的类固醇来「治标」,控制关节发炎,并使用抗风湿药来「治本」,当中传统的抗风湿药能在约4至6星期控制病情,但若12个星期以上仍未达致疗效或出现副作用,便需考虑进行进阶治疗,如生物制剂或口服标靶药。生物制剂主要针对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等发炎因子,而口服标靶药则可控制关节外的酵素酶。这些进阶治疗起效快,有部份病人在约两星期内已无痛楚,约4至6星期肿胀亦会消失,且副作用较少。

曾有一名28岁的女患者,起初有轻微关节不适,误以为是妈妈手,于是服用止痛药了事,但病情其后恶化。除手腕关节肿胀外,大关节也开始出现不适及僵硬,就连听电话等简单工作亦出现困难。胃口亦同时变差,两个月内轻了10磅,因此前往求医。经临床诊断后,发现症状持续逾6星期,10个关节以上均有炎症,发炎指数亦相当高。由于患者一开始坚持喂哺母乳,因此只能服食止痛药及抗风湿药物,可是一星期后情况恶化,于是便需转用其他抗风湿药物及类固醇,但需要暂停喂哺母乳。及后病情得以改善,因患者想再次喂哺母乳,便改用一个月注射一次的生物制剂,经约半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

(文章来自〈楷和〉)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本公司保留最后决定权。

欢迎浏览本公司网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11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