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患者人数上升约两成,患者应注意饮食起居以及关节功能锻炼
秋风渐起,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又到了“多事之秋”。医生提醒,每到秋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病情加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不同的锻炼方式,有针对性地锻炼关节各部位。外部环境对病症影响大9月初以来,60岁的王女士就感觉早起后手指关节越来越僵,怎么搓都软不下来,腕关节、掌关节也开始发僵、肿胀发麻、微微发烫,而且捏着会感觉痛。她意识到,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犯了。
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许超尘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可导致关节骨骼被破坏,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有致残的危险。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往往因遇寒冷、潮湿的天气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季节交替而出现病情加重或缓解,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变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最近因为台风,来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明显增多。”许超尘介绍,台风造成的寒冷、潮湿,使得台风天,病情容易加剧;另外,由于抗台风,人比较疲劳,人体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也容易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或病情加重。
“现在秋天临近,尤其要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许超尘说,秋冬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季,患者要比其他季节多出约两成,市民一定要注意预防。
“晨僵”超过30分钟应警惕
应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呢?如果双手指小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脚趾关节肿胀、疼痛,伴有晨起时双手关节的僵硬、屈伸不利的情况,这样的“晨僵”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的,医院的风湿病专科就诊。通过抽血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血清中能否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可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的治疗,会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部分严重的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关节功能减退。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早期的黄金时期,采取正规的治疗和随访,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畸形,也有可能通过骨科手术进行治疗。该病症是否会导致残废,除决定于病情本身轻重之外,有没有坚持接受正规治疗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秋季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和加重的高峰时期,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发病的半年内,往往是病情进展最快的一段时间。如果能抓住这半年时间及早确诊并治疗,将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早发现,坚持规范化治疗、强化治疗、达标治疗,大约有10%—15%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许超尘说。
患者应注意防水防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疾病,治疗这种疾病,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痛苦。
患者要注意保暖。注意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受凉、受潮,引起病情反复。
患者应规律运动,千万别过度锻炼: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尽量将病变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如膝关节、肘关节应尽量伸直。
病情稳定时应及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如慢步、游泳等。
捏核桃或使用握力器,可锻炼手指关节功能。
双手握转环旋转,可锻炼腕关节功能。
骑自行车,可锻炼膝关节。
滚圆木,踏空缝纫机,可锻炼踝关节等。
对缓解期的患者来说,在不使患者感到疲劳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病情严重、关节受限明显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饮食,食物宜丰富。研究证实,饮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是很大的。通过食疗,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食物宜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果蔬。但病情活跃期,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火的姜、辣椒、葱、羊肉、狗肉等食物。
热敷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秋意渐浓,患者不妨用热水洗脚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同时,可以选择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薰治、全身浸浴、穴位贴敷,中药封包,刮痧,针灸,电脑中频治疗,穴位超声脉冲电导治疗,红外线经络理疗等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许超尘许超尘,主任医师,内科、风湿科学科带头人。
在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泉州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兼职教授。福建省医疗服务标准专家库专家;福建省产业技术专家库成员;泉州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与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泉州网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