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废用。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危害关节滑膜,尤其是手足小关节,也可累及肺、心包、胸膜等,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遗传、性别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寒冷、疲劳、潮湿、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是本病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病理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所谓的滑膜炎。正常状况下,关节腔内面有一层精致的滑膜,可分泌关节滑液,以润滑和保护关节。
早期,滑膜红肿渗出大量液体,关节囊、腱和腱鞘炎改变,关节明显肿胀。滑膜炎继续进行,富有血管的肉芽组织从关节软骨边缘的滑膜,向软骨面伸展,最后可将软骨完全覆盖,遮断了软骨从滑液摄取营养,软骨发生溃疡。最后软骨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纤维性关节强硬。关节附近的骨骼呈脱钙和骨质疏松,肌肉和皮肤都萎缩。关节本身畸形或脱位。
皮下小结,是本病特征性病变。其中间为坏死组织,旁边围有增生的单核细胞,周围有一层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浸润。在周围神经鞘内和肌肉组织内也可形成小结。
临床表现:
1.关节症状
⑴晨僵 关节的第一个症状,常在关节疼痛前出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这是因为睡眠时趾或指关节不活动,水肿液积聚于炎性关节内,当关节及肌肉活动时,促使水肿液及炎性产物被淋巴管及微静脉吸收入循环,晨僵消失。
⑵关节肿痛 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炎症加剧时,关节积液及肿胀明显,终日关节疼痛,但以清晨关节疼痛最显著,以致病人不能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其它关节也出现对称性疼痛、肿胀及晨僵。常是一对关节炎症尚未完全缓解,而另一对关节又出现上。此点可与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因风湿性关节炎常在一对关节炎症消退后,另一对关节再起病。炎症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肌肉软弱无力,甚至感到上楼、拿两三斤多的物品或开门都有困难。也常侵犯颈椎,致枕部头痛,尤其是颈部屈曲时间过长更明显,头向肩部旋转活动时头痛加剧,肩或臀部感觉异常。胸锁关节及胸骨柄关节也常受累,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
2.关节外表现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或是其并发症。本病的关节病变可以致残,但不会致死。而关节外表现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主要包括类风湿结节、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肺病、肾脏损害、眼部表现、Felty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消化道损害等。
诊断依据: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所修订的诊断标准,对本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0%以上,为目前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条件是①早晨关节僵硬至少持续一个小时;②具有三个以上关节肿胀;③手关节掌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④关节肿胀呈对称性;⑤包括手部关节X线照片上的变化(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⑥皮下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中一、二、三项应持续6周以上。
治疗:
由于病因不明确,所以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治疗本病的目的是: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的症状,如发热等。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所以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浮针医学观点
发病原因:
普遍认为,疾病的初始部位是滑膜,其中肿胀和充血导致免疫细胞浸润。我们认为,病态的体液免疫并不能直接造成骨性变化、关节畸形,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肌肉病理性紧张。因为有肌肉的功能性改变,才有疼痛、僵硬,也才有骨性变化、关节畸形。理由如下:①酸胀疼痛是肌肉及其相关软组织结构的临床特征性表现,骨头里没有神经末梢,不可能有这些表现,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骨性变化很明显的高龄病例,并没有疼痛,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骨头不会酸胀疼痛。②骨性变化最显著的地方都是在肌肉附着处。因此,我们推断,浮针可以治疗该病,尤其是非活动期,正是因为浮针对肌肉这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浮针医学肌肉前疾病。浮针主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期,非活动期的远期效果也常常不错。浮针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免疫疾病引起的肌肉功能性疾病起作用,从而缓解了疼痛,大大降低了关节变形的可能性。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也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即处于活动期的患者,建议进行专科治疗。
主要患肌:由于手指神经末梢丰富,肌肉中出现的细微变化都能反映出来,很少会出现第二现场现象,因此,对于手指末端的病痛,可以直接对着痛点(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合并在一起)治疗。对于其他大关节,还是要查找患肌才能有的放矢。
医嘱:1.加强关节的功能锻炼,每隔半小时,活动3-4次相关关节。2.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规律,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冲洗和吹电扇,久坐的人要适当运动。3.适当加强营养,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热性食物(鱼、蛋、羊肉等)。4.定期复查血沉及C反应蛋白。
浮针治疗病例
云南省阿格
患者资料:次里某某,女,53岁,农民。-8-13初诊。
主诉:全身游走性疼痛3年余,双肩关节疼痛10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摸冷水、阴天、感冒时加重,患者体形消瘦,面带病容,不思饮食。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医院住院治疗,予以针灸,火灸等物理治疗伴一直口服西药、中药,加重时口服“芬必得”之类的止痛药物,疼痛时好时坏,没有得到明显的疗效。10天前双侧肩关节剧痛,夜不能眠,口服止痛药也效果甚微,经别人推荐来我处就诊。
即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慢性病史,有长期口服止痛药物史,无吸烟,饮酒习惯,无外伤史。
体格检查:双侧腕关节稍有变形,双侧肩关节全方位受限。
患肌检查:双侧肱桡肌,竖脊肌,腹直肌,胫骨前肌,斜方肌,斜角肌,胸大肌。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浮针治疗:
-8-13初诊:针对患肌采用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次性使用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因患者疼痛剧烈,多数用被动再灌注活动。远程加局部处理患肌
即时效果:疼痛稍减轻,肩关节可轻微做简单的活动。
8-14二诊:患者疼痛稍有缓解,前半夜可以入睡。患肌检查:胫骨前肌,腹直肌,竖脊肌,冈上肌,胸大肌,肱桡肌,斜方肌。针对治疗,症状减轻。
8-15三诊:患者明显好转,夜间可以正常睡眠,可做简单的洗脸梳头动作,因患者太过消瘦和憔悴,未予浮针治疗,医嘱一周左右回来复诊。
8-23四诊: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可正常饮食,睡眠,走路几百米后双下肢酸软无力,右肩关节肿胀感,患肌检查:腹直肌,腹斜肌,胸大肌,小腿三头肌,右冈上肌,连续浮针治疗一个疗程(3次)。
10-4七诊:患者已无明显的疼痛部位,可正常走路一小时左右,阴天时关节闷胀,患肌检查:竖脊肌,腹直肌,股四头肌,肱桡肌,连续浮针治疗一个疗程(3次)。
-1-9十诊:患者气色红润,精神状态佳,没有明显的疼痛部位,饮食睡眠尚可,没有口服药物,可做家务及简单的农活。患肌检查:竖脊肌,肱桡肌,腹直肌,腓肠肌,连续浮针治疗一个疗程(3次)。
经过12次的浮针治疗,患者有了较稳定的疗效。
医嘱:停用止痛类药物,加强营养,多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适随诊。
2月份回访:患者病情一直较稳定,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可以正常做家务及简单的农活。
你想了解浮针的神奇吗?你想切实体验一下这种针法的独到之处吗?你想学习这种万能的针法吗?这时的你一定有所心动了,那就让我带你走进浮针课堂吧。8月22日在北京将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浮针疗法特色技术学习班”,届时我们将邀请,浮针发明人符仲华教授亲临现场授课,同学员交流并现场指导学员学习。具体报名请张老师(同白癜风医院咨询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