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它的确诊至今都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医院体检,看到很长的化验单,却依旧不能确诊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会感到十分苦恼,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成因复杂,确诊难度较大。
其实对于化验单中常见的一些指标,普通人完全有能力认识和理解,搞清楚这些指标的意义对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天就给大家理一理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化验指标以及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
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指标非常多,今天给大家介绍前四种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指标。
1、类风湿因子(RF)
RF是血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初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滴度较高、延续时间较长。
正常值:阴性(0-20IU/ml)
RF阳性(+)意义:
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RF阳性率约70%,RF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记住:RF(+),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RF(-),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为疾病急性期反应物之一,可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的存在和程度。
参考范围: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
可见于风湿病处于活动或病情活动,如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慢性肾炎或肝硬化等原因导致高球蛋白血症;
全身或局部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受损或坏死等均可出现ESR增快;
妊娠期、月经期的妇女可出现ESR增快。
因此,当血沉出现异常时,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原因,才可考虑风湿病是否活动。
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
参考范围:(0-6mg/L)
临床意义:
可一定程度反映炎症感染情况及临床疗效,与血沉相似;
类风湿活动期其与血沉相平行,可明显增多,但相对血沉增快来的早、去的也快;炎症缓解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
若停用激素后已转阴的hs-CRP又阳性时,提示病变活动仍在进行;
全身或局部感染、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也可出现hs-CRP升高。
因此,当hs-CRP出现升高时,不一定与风湿病活动相关。
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CCP是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一个高度特异指标。
临床意义(阳性):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0%以上。
当然,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单指标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远远没有上述的那么简单,具体的确诊往往要结合更多指标和患者症状而确定。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早确诊早控制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切记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和民间偏方,医院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