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pf.39.net/bdfyy/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提高,空调的普及,人们运动量的减少,免疫耐受力下降,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早在年流行病学发现,我国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约为0.35%,目前发病率仍在0.33%至0.40%。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济生方·痹》中描述痹病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病多因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因此,扶正祛邪能很好地控制此病的产生、发展。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具体作用

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起初艾灸主要用于治疗寒症,对“藏寒生满病”的治疗颇有疗效。而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和风寒邪气有很大关系,使用艾灸可以达到驱寒扶阳的功效。

促进气血运行

“寒则气收”说明寒气对气行的影响,同时气寒血涩,寒气主凝滞,使血行变慢。而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在经脉中流动,完全靠“气”的推送,因此气行血才能畅。因此基于第一点,艾灸在驱除风寒的同时,也使气血在体内运行更通畅,有利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

疏通经络,提高抗病能力

人体各部分都分布着经络,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机体正常运行的关键。而从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看,寒与湿都会一定程度上使经络受阻,而艾灸相应的穴位,就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功能的作用,起到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防病保健

中医重视治未病,民间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意思是艾灸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身的作用。唐代《千金要方》里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疬温疟毒气不能着人”,可见艾灸能预防传染病。艾灸可以温阳补虚,使胃气旺盛,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水谷经脾胃运化成水谷精微濡养脏腑组织,气血充盈,人体自然也就健康;同时人的正气稳固,外邪入侵时也能更好地抵御。

搭配治疗法

针刺配合艾灸

王世广等将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三组观察临床症状,针刺组采用针刺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位,艾灸组采用艾灸命门、足三里、肾俞、脾俞等穴位;针灸组采用针刺命门、足三里、太溪、合谷等穴位后艾灸命门、脾俞、肾俞等穴位。研究显示针刺结合艾灸在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方面得到了肯定。

隔姜灸

隔姜灸长期治疗的效果优于短期治疗,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减少关节肿痛个数,缩短晨僵持续时间。隔姜灸通过热力传导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积极的作用。

董氏奇穴配合艾灸

孟宇航观察董氏奇穴配合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结果表明董氏奇穴配合艾灸明显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疼痛改善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禁忌人群

一般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转发是鼓励请您多支持!

老年周刊隶属唐山晚报,致力于打造全方位服务老年群体的公众平台。(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wh/12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