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各论第四章内科病证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关节炎的
一种。人体嘌呤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时,导致人体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
造成高尿酸血症,当人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
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中医学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西医学的痛风属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范畴。
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因素引发。
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吸收水分,使原来已经接近饱和浓度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发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炎症。
一些食品经过代谢后,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发原来积蓄在软组织的尿酸结
晶重新溶解,这日时可诱发并加重关节炎。
本病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关节炎,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
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痛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20:1,女性痛风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可
抑制关节炎发作。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mg,其
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数高尿酸血。
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I型涂抹肾俞穴,可同时涂抹病变局部,每天1~2次,每次2~3遍。
下篇各论第四章内科病证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病变。风湿性关节炎
广义上应该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临床表现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
风湿在医学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囊筋膜)的疾病。本病除关节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之邪气,风湿病主要是
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
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2.痰浊瘀血内生
痰浊与瘀血既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
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轻而重,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是风湿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3.营气卫血失调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则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卫
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营卫不和则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
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外邪、正虚、瘀血三个方面。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
病位在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病位深入筋骨脏腑。由于病情反复发
作,久病入络而致血瘀。邪、虚、瘀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为因果。
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Ⅰ型涂抹病变局部,每天1~2次,每次2~3遍。
下篇各论第四章内科病证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类风
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
关节畸形。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类风湿关节炎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印第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病人数逾万。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
切相关。
1.遗传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研究结果显
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14和PTPN22等。
2.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等。
3.性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一孕激素比例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4.其他因素
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I型涂抹肾俞穴,同时涂抹病变局部,每天1~2次,每次2—3遍。
下篇各论第四章内科病证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某些微生物(如克雷伯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
应答。本病主要是四肢大关节和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化骨
化,是以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
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目前已证实AS的发病和
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但我国AS患者的HLA-B27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I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
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均有不同
程度的改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透皮给药疗法
用长泰灵Ⅰ型涂抹脊柱和病变局部,每天1~2次,每次2~3遍。
泰顺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wh/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