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气温突然转凉
又到了关节炎病人旧疾复发的时刻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
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
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
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
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1]
“世界关节炎日”设立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这3种类型。
“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可影响某个关节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动不便。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患有此病。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骨关节炎隶属于藏医学“真布病(痹症)”之“骨真布病(骨痹)”范畴,是由于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痹阻关节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利、骨性肥大或畸形的一种病症。
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饮食起居环境差,生活不规律等众多因素,致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的平衡失调,产生胃部的功能紊乱及低下,逐渐形成衰竭,精华不化,清浊不分,从而使机体代谢功能失常,导致血液生成和循环障碍,黄水增生,能和培根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关节滑膜液、关节软骨及骨骼关节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利、骨性肥大或畸形的一种病症。
《藏医内科学》根据患者体型、尿色、气味和性质、临床症状将骨真布病分为热性骨真布病和寒性骨真布病2种类型。针对热性骨真布病,藏医推荐如意珍宝丸等治疗;针对寒性骨真布病,藏医推荐五根散等治疗。[2]
“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常表现为双手指、腕、肘、膝、踝等关节对称性发病,出现红肿热痛。多以小关节发病,早晨起床时常伴关节僵硬感,若未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后期往往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类风湿关节炎病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女性多见,因此被称为“中青年女性致残杀手”。
藏医学把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于“仲布病”范畴,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第58章中有专章论述。藏医理论认为,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季节气候的变化,饮食起居的不规律以及培根、隆等因素紊乱使日常摄入的五谷精微分化不纯,引发黄水窜于肌肤、筋膜、筋骨关节腔隙。藏医调治仲布病常用的药物有二十五味儿茶丸、如意珍宝丸和萨热十三味鹏鸟丸等,依患者的病情予以配伍使用,达到祛除病邪,通畅气血,散寒止痛,舒筋活血,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平衡,改善运动系统,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
痛风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因体内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内过度沉积而诱发的关节炎,常在夜间突然发作,疼痛剧烈、红肿明显,多见于足部关节首发。若未进行及时正确的尿酸控制及炎症治疗,常转为慢性,并反复间断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痛风石、畸形。
痛风可引起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现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与个人体质、饮食习惯有关。
藏医学则认为,痛风病是由于长期食用高热高脂肪食物及饮用酒等,行为方面平时活动少而突然急剧活动或精神上受突发性刺激、过度劳累、过度受凉等引起血液受影响的疾病。
痛风是藏医最拿手治疗的慢性病之一,青藏高原由于高海拔、高寒、缺氧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使藏族人民在饮食上也多以高热、高脂肪食物为主,所以藏族人民患痛风的几率很大,治疗上藏医常用二十五味儿茶丸等。
了解关节炎知识
做好关节炎预防
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11卷第9期《浅识藏医对骨性关节炎的诊疗》
注:本文所有图片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