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是秋季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气温下降导致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以及一些人不及时增加衣服使关节受凉,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肌肉等软组织劳损等疾病。骨科医生任德广介绍,通常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出现骨关节问题,但由于锻炼不足以及锻炼方法不正确,关节疾病群体呈现年轻化的现象。对此建议,保暖和减少活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比如使用棉护膝可以保护膝关节,而尽量少上下楼梯、爬山和负重,都有助于保护关节。坐在床上或者较高的凳子上,双腿悬空做踢腿运动,这时让关节自然分开,处于放松状态并进行屈伸,能够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软组织强度,是能够保护关节的有效运动方法。
许多骨病患者害怕秋冬天,因为随着气温日渐下降,全身骨关节就会疼痛,天越冷,疼痛越剧烈。骨科医生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疾病患者特别害怕过秋冬天,就是因为寒冷对骨关节的刺激很大。由于关节周围血液循环较差,寒冷使其血管收缩,加重了关节的血液运动障碍,从而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任德广提醒,秋冬季节是治疗骨病的最佳时机,秋冬治疗,可以避免来年春季遭罪。
昼夜温差大 诱发各种骨病
秋季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常常忽视对于膝部等身体部位的保暖,忘记及时添加衣服,导致一些膝关节病的发生。多数人天气凉快了喜欢到户外运动,但由于夏季总呆在家里,运动量偏少,因此腰背肌肉及骨关节因长时间的休息而松弛萎缩,活动和运动突然增加造成脊柱小关节错位,肌肉撕裂,严重的甚至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骨科医生建议,要有一个从夏季过渡到秋季的适应过程,也就是说劳动与运动的强度要逐渐增加,使骨关节肌肉韧带有一个适应过程,谨防腰痛的突然发生。
注意各种骨骼疼痛信号
一般情况下,骨头疼痛则预示着骨骼疾病的产生。医生说,目前,最容易发病的三个部位为:颈椎、腰椎、膝关节。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受损,累及腰骶神经丛,牵扯的神经有: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所产生的症状都是以上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及感觉障碍,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部胀痛,坐骨神经放射痛,下肢麻木胀痛,感觉减退或疼痛过敏,肌肉萎缩,患腿变细,行走困难等,严重时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劳动能力丧失;颈椎病主要症状是颈肩痛,严重者双下肢活动受影响,甚至截瘫。具体来说,病人可伴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此外,经常性头昏、头晕都有可能是颈椎病。
“老病号”要注意疾病复发
秋季是骨科疾病的多发期,尤其是一些老病号的疾病容易复发。介绍,陈旧性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腰腿疼、风湿等都是这一时期易复发的疾病。“进入秋季后,不少人开始出现下肢麻木、痉挛、疼痛、无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中医称为‘闭症’,主要是由血脉不畅、凉气加重引起的。骨科疾病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比如,长期劳累、过度磨损、外伤等等,一旦遇到寒凉潮湿天气,就容易诱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已经患有骨关节疾病,但是无明显症状,自己并不知道或没有诊断出来,这些人在天冷的时候如果穿得少,时间一长,关节出现疼痛、红肿不适时,医院检查,病情往往很严重了,因此,在天冷之前采取一些措施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解析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