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本病多因风、寒、湿、热等邪气入侵,阻滞经络,经脉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酸困、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中医外治法通过体外给药,作用于体表,达到就近驱邪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外治法:
1、电针:
电针是指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运用电针治疗仪在毫针上通以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以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2、火针:
火针火针疗法是将针烧灼后刺激一定穴位和部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蔡静敬等采用火针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夹脊穴。先刺小关节部位,再刺大关节部位,后刺夹脊穴,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3%,复发率为12%;对照组有效率为73%,复发率为22%。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C一反应蛋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火针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张卫东等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检测不同时段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体质量、足部肿胀度、关节疼痛评分和多关节炎指数,火针组在造模后第19天起效,而MTX组在造模后26天或33天起效,MTX组疗效不及火针组。且在光镜下与正常组比较,MTX组肝细胞核增大变形,火针组肝细胞核基本正常,说明火针对肝脏无损伤,安全有效。
3、灸法:
灸法是指将艾绒或其他材料置于腧穴皮肤上燃烧,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等作用。丁放用灸法治疗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用单纯灸法,对照组采用针刺,取穴位根据整体辨证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原则,结果发现,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压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及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胡玲等研究艾灸温通效应与不同灸法、灸程的关系,进行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经艾灸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艾灸治疗60天时的疗效明显优于30天的疗效(P0.05或P0.01),且隔姜灸的疗效优于温和灸(PO.05或P0.01),认为艾灸的灸程和方法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4、熏洗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之一。
5、敷贴疗法:
中药敷贴是将中药熬膏或研末调和敷贴于一定部位,使药物有效成分渗入皮肤肉理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中药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根据辨证采用不同作用的复方制剂外敷,取得较好疗效。
6、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指通过将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蔡明明等观察43例类风湿性手关节肿痛患者在原有口服中药或西药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加用穴位注射丹参冻干粉针治疗,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局部穴取外关、八邪,按照常规取穴方法,刺入穴得气后,主穴每穴注射0.2rnL丹参冻干粉溶液,局部穴每穴注射0.1mL,隔日注射1次,8一l0次为1个疗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得出,手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周径平均值、关节压痛数,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智莉运用野木瓜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选取穴位以曲池、足三里为主穴,并配合病变关节局部取穴,治疗组有效率为
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
7、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高德荣等运用陆氏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穴取督脉大椎至长强穴,两侧华佗夹脊穴,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上肢肩髑、手三里、外关、阳池、养老、后溪透中渚,下肢环跳、风市、伏兔、鹤顶、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悬钟、昆仑、解溪及阿是穴,结果有效率为98.00%,且埋线后停服激素者达93.00%。付钰等选用足三里、肾俞穴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RA,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AA大鼠滑膜细胞MMP一2、MMP.9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5),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认为穴位埋线通过下调MMP一2、MMP一9的表达,减轻其参与或介导的对滑膜组织的损害,从而控制关节滑膜炎,阻止关节软骨和骨损害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苗药能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并通过促进Fas/FasL介导滑膜细胞凋亡,降低Bc1.2对滑膜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控制关节滑膜炎,阻止关节软骨和骨损害的发生。
8、蜂针:
蜂针疗法是利用特种蜜蜂尾刺中蜂毒液,经医师的手法刺入患者相应的部位,或利用蜂毒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穴位封闭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
9、药浴:
药浴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中药煎汤洗浴患者的局部或全身,利药物和水之特性,以内病外治为目的的一种祖国传统外治疗法。魏德源自拟药浴汤剂治疗寒湿毒瘀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松节为主药,配伍姜黄、威灵仙、透骨草等药,水温调至39~40℃,患者人木桶中浸浴药液40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芬布芬,每次mg,每日1次,口服。1个月后评价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本涛选择RA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选择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艾叶、川椒、丁香各10g,丹参、独活、伸筋草各12g,当归、忍冬藤各15g等药物组成药浴治疗,隔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达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0、刮痧:
喻建平运用刮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例,取双侧大钟、膝关、外关穴及肢体疼痛肿
胀部位,以穴位或痛点为中心纵向10cm为刮拭区域,以平补平泻手法,出现暗红色斑点则止。无肿胀处顺刮,有肿胀处逆刮,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半夏
白癜风能不能治愈白癜风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