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份,门诊来了一位类风湿关节炎发作期的58岁女患者,医院的退休医生,已有十几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长期靠西药维持,因前期装修住房劳累病情加剧。患者双手腕关节、指掌关节、指关节肿胀、变形、疼痛、面色暗晦、神情憔悴,形寒怕冷,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当时,面对令人恐惧的顽症,还是一位高年资医生患者,我内心的第一反应是拒诊,规避掉这个麻烦。但是,患者横竖不听从我劝其去风湿专科就诊的建议,坚持要求救助她,望着患者痛苦的状态与求助的眼神,也许是老天的意思吧,突然间产生出一股同情心,动摇了我心底恐惧畏难情绪。双方商定,检查一下是否有中医治疗可能再做决定。

除了患者手部与全身状况如上所述外,我检查的重点是患者的督脉。通过检查,发现患者背脊正中的督脉循行分布部位的中、上段压痛明显。结合患者背部长期怕冷畏寒,表明该患者中、上段督脉堵塞不通。督脉的上、中段部位对内是管理心肺肝胆脾胃,对外则是管理手三阳经脉。

中医有“心主血脉、肺主气”、“气虚则血瘀”的理论,上段督脉不通,心肺功能必然不强,患者容易出现气虚血瘀症状;“脾主运化,脾主生血,脾主肌肉”、“肝主藏血,肝主筋”,中段督脉不通,则会影响肝胆脾胃功能,身体的气血生成不足,肌肉与筋骨营养不良则体弱易病;“督脉是阳经之海”,手足六条阳经的经气都汇聚到督脉,由督脉统一管理。腰部以上的督脉管理手三阳经,上中段督脉不通,则手三阳经脉的经气必然衰败。所以,该患者的上肢病变比较严重。面色暗晦、神情憔悴,则是精气神虚弱的外在表现。

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考虑,我认为:该病还是可以放手一搏的,但需要患者充分理解与配合。于是,与患者有了下面一番沟通:手部的关节肿痛变形只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面现象,如果仅仅是在疾病的表象上下功夫,无论有没有即时的效果,都没有办法取得理想的远期疗效。因为,那只是治疗了疾病的“标”而没有治疗到疾病的“本”。

人体就像一个国家,手部的病变如同国境线上发生着战争。督脉不通与国家的交通命脉瘫痪并无二致,不仅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场所需资源缺乏,即使有资源也无法送达战场。失去后方支源的边境战争是一场孤军奋战,病情的发展与加重是极其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对这样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思路:首先,要疏通督脉,调节相关内脏功能,使气血旺盛并能四通八达,让正气增强自身有能量奋起抵御外邪。其次,尽快消除局部的肿胀疼痛。让患者早些脱离病痛,有利身体休整和元气恢复。

看到患者频频点头赞许,我又说:你不要一个劲儿的问中医用什么方法能提高你的免疫力?中医理论中没有“免疫力”的概念,当你的督脉疏通以后,脏腑功能增强、内在气血旺盛、背部寒冷消失、人体正气提升、免疫力自然而然会提高的。中医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沟通到位后,将该患者收入我院(医院)针灸科病区(住院号11557)。

具体治疗措施:首先,应用中医微创拨针技术,分两次对患者督脉的上段与中段进行疏通;其次,选用了纯中药制剂“风痛宁”注射液,对患者手部肿胀的软组织及关节腔进行注射;还有,就是让患者服用散寒祛湿、益气活血、温阳补肾、强筋壮骨的中药汤剂辅助治疗。

经过二十多天的中医针灸、中药综合疗法,整体与局部治疗结合。患者背部温暖,面部气色、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改善,手部的肿痛很快消失,临床症状消失出院。本人非常满意,至今都保持联系。

当然,我比患者更高兴,发作期类风湿关节炎能在纯粹针灸中药治疗下迅速地康复,显示出中医对顽症固疾也是可以挑战的。这次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功实践,让我有了作为一名中医医生的自信。









































黑龙江齐齐哈尔nbsp第十六届绿色有
手法一次性治疗膝关节积液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zl/23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