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后,人体的消耗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因此立冬进补以“藏”为主,以食疗进补为上,才能达到增强抵抗力,抵御寒冷的效果。
《内经》中提到“秋冬养阴”,北方的冬天天气干燥,常伴有大风,因此滋阴润燥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冬季气温低,导致血管收缩慢,血液回流弱。因此,立冬后养生要注重促使血管扩展、温中散寒尤为关键。
入冬后,必须常喝这杯茶
冬季气温低,导致血管收缩慢,血液回流弱。女性们更容易体寒气虚,手脚冰凉血液循环流通差。因此,入冬后喝一杯香浓的姜枣茶是最适合的。姜枣茶有助于催进血液循环,喝后让面部红润有光泽不怕冻。
喝姜枣茶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姜枣利胆、镇痛、抗炎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有较强的效果。立冬喝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的功效。
生姜: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包括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其作用就是将水谷精微变成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样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
脾胃一旦虚弱了,营养的消化吸收就差,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生姜能使脾胃健运,从而气血生化充足,人体就能保持完好的状态。
不过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有内热的人,即平时手脚心发热,手心出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因此不宜长期吃生姜。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中医认为,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冬季常吃红枣,能够补脾气进而补气血。保护和改善好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了,如此一来,身体底子好了,血气自然补得进。
生姜红枣茶
食材:大红枣5粒、桂圆5粒、姜半块、枸杞数粒、红糖适量。
做法:(2-3人份量)
1、枣子洗净,去核后切成小粒。姜切细丝,桂圆去壳。
2、除红糖外,所有原料放小煮壶里,加水至壶4/5处,煮15分钟后关火。
3、红糖放在自己应用的杯子里,倒入姜枣茶,不需搅拌即可饮用。这样头几口就能喝出枣子、桂圆、枸杞本来的淡淡甜味。杯中的红糖慢慢化开,每一口都比上一口更甜,感觉多好。
入冬喝姜枣茶温馨提示:姜枣茶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因为姜适合在早上吃,下午和晚上不适合。很多人怕很姜枣茶容易上火,其实只要上午喝是不会的。
冬天进补不可“盲补”
冬天进补饮食多以性温热的食材,如羊肉、牛肉、大枣、芝麻、桂圆、韭菜等,少吃海鲜等寒性的食物。也可以用一些坚果作为烹调原料做菜,如板栗鸡块,如果熬汤的话可以加一些黄芪、党参起到补气血的作用。
食物多样、膳食平衡:无论是什么季节的饮食原则,都要做到膳食平衡,食物多样,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饮食原则选择食物。而不应大量食用高热量的食物。
粗细搭配:冬天季节寒冷,随着外出活动的减少,人的消耗也随之减少,所以在此时更要注意粗粮的摄入,避免因膳食纤维不足引起的便秘。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薯、芋头等薯类,中医讲,山药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补肾生津的作用,非常适合冬天食用。
多吃新鲜蔬果: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一些果蔬中还含有很多抗氧化的植物化学成分,冬季常吃些新鲜的蔬果也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癌症,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肉类要适当:寒冷的冬天一锅温暖的涮肉最受大家的喜爱,而肉类多以羊肉和牛肉为主,因此在吃涮锅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肉类的过量,过多的肉不仅会给身体的消化和代谢器官增加负担,而且对于体质偏热的人来说,多吃羊肉反而给病情造成负担。
因此“冬令进补”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立冬南方人不宜使用“药补”
近年来,关于膏方的药补非常流行,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中医讲,膏方滋腻,容易生湿,而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差异的原因,南方的天气很容易生湿,所以对于部分南方人膏方的补法并不适合,选择要慎重。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虽然开启了冬季进补的钥匙,但是也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让这个冬天更健康。
荟丰茶庄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fl/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