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着身心性疾病特色的疾病,它本身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对症状的感知、对治疗的态度。心理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诱导因素,长期心理压力过大,会增加患病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典型症状——关节疼痛,一般是与病情活动度成正相关的,活动度大的时候,疼痛也严重;当病情被控制、病情稳定,疼痛会明显好转。与此相关联的症状,关节的肿胀、僵硬、屈伸不利以及晨僵,也是如此。类风湿关节炎造成的慢性疼痛,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一段时间或者比较长的时间存在,其特点是比较轻,活动后特别是过多活动后,疼痛会加重一些,但是一般不会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

但是,在临床上有少数患者,表现出和以上不同的疼痛症状:经常感觉到严重疼痛,怎么治疗,效果似乎都不明显。因为无处不在的明显病痛,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对于治疗往往很失望,情绪悲观,有焦虑、抑郁倾向,但是患者往往不自知,认为主要问题是类风湿关节炎不能被很好治疗。

这样的情况,患者感受到的明显疼痛,其实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真实的疼痛状态,而是与心理状态相关的疼痛——是心理“加工”,扩大了正常的疼痛感觉,或者提升了患者的“痛阈值”,把轻的疼痛变成了重的疼痛。疼痛有下面的特点:

一炎症指标正常或者低活动度,但是疼痛就是不减轻

炎症指标对于疾病的活动有比较直接的体现,一般而言,炎症指标数值高,疾病活动程度高,关节疼痛程度高;反之亦然。如果检查炎症指标正常,特别是连着几次检查都正常或者是医生认可的低活动状态,那么基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有效的,病情活动是被控制住了,它也不会再造成严重的疼痛。

如果再出现主观感受到的严重疼痛,就不大合理了,特别是医生判断治疗是有效的、病情稳定了,也不存在其它的造成疼痛的疾病,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心理方面的原因。

二疼痛范围广,哪儿哪儿都疼痛

患者会这样形容自己的疼痛:“关节疼痛,骨头疼痛,筋疼痛,肌肉疼痛,整个胳膊/腿都疼痛,整个后背都疼痛”......全身性弥漫式的疼痛,似乎没有不疼痛的地方。其实,类风湿关节炎疼痛主要表现在关节部位,辐射到其它部位的情况一般不明显,特别是病情控制以后。不会出现范围宽泛的疼痛情况,除非存在其它的疾病,比如纤维肌痛综合征。

只有病情严重活动、关节肿胀严重、血沉很高的时候,疼痛影响到关节周边的范围大些,甚或影响到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腱,伴随全身有疼痛感、乏力、僵硬感。这样的情况,首先血沉的数值会很高,至少七八十以上,其次患者整体状态很不好。

今天的治疗水平,对于高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其实效果比较明显,不会出现需要尝试各种药物、而且都效果不好的情况。医生一般有把握使用生物制剂、相对大剂量激素等短期起效快的药物,使得治疗方案起效较快,效果比较明确的。

三可能存在对某个药物很敏感

有的患者对治疗药物表现出明显的“心理暗示效应”,可能出现对服用某个药物效果很明显的情况,服用一两天疼痛就明显改善,而这个药物并不是激素、生物制剂这样能快速起效的药物,可能是某个慢作用药物、中中成药,不会一两天就有明显止痛效果的药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患者可能患有轻微的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处于比较明显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之中。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精神高度集中于“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是它存在的证据,内心对于疼痛感变得特别敏感。

“类风湿关节炎”仿佛是一个开启疼痛的按钮,“我是类风湿患者,因此会很疼痛”“我很倒霉,患上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我很疼痛,我吃的那些药物根本没有用,医生治不了我的病”......一个自我构建的逻辑链条,让患者自己相信“自己的类风湿关节炎很难治疗,疼痛很严重”。

这样的状态下,自我感知取代了客观证据,“我感受到的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感觉骗不了我”。而无所不在疼痛感、治疗效果不好的沮丧,进一步让自己更抑郁、更焦虑,疼痛感也更严重。

有时候类风湿患者是焦虑、抑郁比较容易“亲近”的伙伴。

类风湿关节炎在普通人的观念里是一个难治疗的疾病,疼痛、致残、治疗效果差是它身上多少年来留下的标签,如果对于今天治疗水平不了解、对于规范治疗不了解,或者不信任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科治疗,对其抱有各种误解,或者对医生抱有各种怀疑,那么容易在内心产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恐惧——它很难治疗,它容易致残,我的关节很疼痛......导致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有的患者因为长期不规范治疗导致治疗困难;有的患者因为治疗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大;有的患者过度担心药物毒副作用,“害怕不是被病害死而是被药毒死”;有的患者因为生活、工作、爱情、婚姻等等方面,受到疾病的明显影响;有的患者生活中本来就有或者突发某种大的变故......心理压力过大,是焦虑、抑郁的主要诱因。

可能各种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原因、小的或者大的问题、无理的或者有理的想法,都会是引发心理压力的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建立了某种自认为合乎逻辑的思路,就自然把人推向抑郁、焦虑的心理发展方向,最终陷入泥潭。

据说,也有证据证明,有的类风湿患者在基因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基因和抑郁症易感基因,在一个区位,互相有关联。不过这方面的证据不是那么有力,现在已经发现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比较多,都有诱发疾病的潜质;另外也有与易感基因无关的发病情况。

不过,因为罹患疾病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情况,在一些疾病中其实比较常见,不只是类风湿关节炎一个,大多数和患者自己的具体现实情况、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等关系密切一些。

当类风湿患者出现明显心理问题、影响到症状感受和治疗的时候,风湿科医生会开点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如果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建议患者去心理科室、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这个时候,请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感受、认知所蒙蔽,哪怕你不相信风湿科医生,也要强制自己去心理科等咨询一下,风湿科医生判断是错误的更好,如果不是,就遵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不要找理由否定和排斥。

图片摄影文敏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14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