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病人来信提到血化验“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其中一些人又有关节痛现象,于是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解释3点:
①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不正常。对于类风湿因子的化验结果,“阴性”为正常,“阳性”属不正常,这是人们的通常概念。但实际上,正常人的类风湿因子测试也可以显示“阳性”,只是它的滴度在1:16-32范围内(按通常的乳胶凝集试验方法),有这种情况的正常人在人群中占5-7%。显然,这样的“阳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当“阳性”的滴度大于1:32时,才算正常。②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对于“类风湿因子”,虽然这个“因子”是用“类风湿”三个字命名的,但它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所独有的。其他很多疾病,如肝炎、黑热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等也都会显示类风湿因子“阳性”,即多种疾病都可以使类风湿因子显“阳性”。所以,显“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③类风湿因子“阳性”再加上关节痛也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有人认为只要阳性和关节痛两个病症并存,就是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诊断方法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关节痛的原因是很多很多的,加上“阳性”并不一定是类风湿。例如老年人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15%,就比一般人群高,他们的骨关节炎(一种退化性关节炎)也很多见,患骨关节炎一般都有关节痛现象,同时有这两种情况的患者并不少,但他们全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要结合相关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若有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伴有晨僵、血沉明显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X片有骨侵蚀,需高度警惕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且有以下情况的,需到风湿免疫科确诊是否患了类风湿关节炎:1、有关节肿痛,尤其是手指指间关节、腕关节肿痛;2、有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3、持续的口干、眼干、大量龋齿、腮腺肿大;4、不明原因的反复口腔溃疡、掉头发;5、不明原因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6、皮疹,但无明显瘙痒。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类风湿因子阳性的唯一原因,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类风湿因子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但是,如果已经有了慢性的关节疼痛、肿胀,尤其是小关节的疼痛与肿胀,如手关节的疼痛、肿胀,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意义就比较大了。需要尽快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关节的影像学检查(X片、CT等),以及抽血检查一些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比如目前常用的抗还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抗核周因子(APE)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Sa抗体等。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