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受到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重组胶原蛋白在供应和需求两侧均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

提到“胶原蛋白“,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蛋白质,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皮肤、骨骼、肌腱、韧带、牙齿和血管中。

在人体中,胶原蛋白占皮肤比重的70%,是真皮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是支撑皮肤,维持皮肤弹性的重要结构,在皮肤衰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容、护肤机构和产品中,人们常常都能够听到它的名字。

目前,市面上的胶原蛋白主要以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为主。受到提取技术和原料的限制,在科技研发领域,人们将目光聚焦在“重组胶原蛋白”上,以此来弥补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的不足。

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重组胶原蛋白在供应和需求两侧均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在资本市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真正角逐时代已经到来。最明显的是,资本和国内外企业巨头都已经开始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

那么,重组胶原蛋白背后究竟涉及哪些技术和概念?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呈现怎样的趋势和前景?今天,请随《中国科技信息》一起来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重组胶原蛋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胶原蛋白是人体主要的细胞外基质,约占细胞外基质的85%,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40%,常见于皮肤、血管、肌腱、筋膜等部位,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市面上胶原蛋白种类繁多,按来源可以分为动物组织提取的动物源胶原蛋白和利用结构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获得重组胶原蛋白。

其中,动物源胶原蛋白虽然工艺成熟、胶原活性高且支撑性好,但动物体原料存在免疫性和病毒性的风险,如果动物身上有病毒,注入到人体内就会引发人体感染,并且异体胶原蛋白可能导致免疫排斥或过敏反应。也正因如此,动物源胶原蛋白原料十分有限、生产成本高。

而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重组胶原蛋白以生物体内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酶切和拼接后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转入到以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菌为主的工程细胞内,并利用工程细胞的快速生产能力制备获得的胶原蛋白。

与动物源胶原蛋白相比,重组胶原蛋白的优势明显。比如重组胶原蛋白分子单一,成分明确,可以获得高纯度产品;它无病毒隐患、细胞毒性低,而且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导致过敏、炎症、发热等问题的可能性小;它具有水溶性和乳化等特性,可加工性强,无需冷链运输,易储存,生产制备过程绿色环保。

由于重组胶原蛋白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关节炎等疾病治疗有辅助疗效,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此外,重组胶原蛋白还有提升肌肤弹性和紧致度、减少皱纹和细纹出现,维持皮肤、骨骼和关节健康等功能。因此,重组胶原蛋白还可应用于美容和保健食品生产等领域。

市场规模或突破千亿元将是医健领域下一个风口

近几年,随着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胶原蛋白行业迎来新的突破与发展,重组胶原蛋白成为更优质、更有应用发展前景的新型胶原蛋白材料。

那么,我国重组胶原蛋白领域,近几年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从技术研发来看,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不仅中国科学家开启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新时代,而且我国重组胶原蛋白制备方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悉,中国科学家已发表篇相关论文,知识产权授权专利60多项,申请专利多份。不仅如此,在药监局备案的化妆品产品中,中国已有近个产品运用到重组胶原蛋白。可以说,在这一赛道,我国国产力量“集中爆发”,而且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市场规模看,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市场不断扩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亿元,占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的46.6%,同比增长7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3%,预计到年,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占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的62.3%。

从价格方面来看,目前动物源胶原蛋白销售价约-0每克,而重组胶原蛋白在元以下,而随着业内规模化、产能产率的逐步提升,预计未来2-5年成本有望继续下降10倍以上。

就目前整体发展现状来看,重组胶原蛋白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医用材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应用,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有数据显示,预计到年,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种种迹象表明,重组胶原蛋白将成为医健领域下一个风口。

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此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也存在一些乱象。对此,国家先后颁布多项行业标准及政策,对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产品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等作出规范要求,行业的规范化将使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年3月,《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颁布;年4月,《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颁布;年8月,《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YY/T—)正式实施。YY/T—《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将于年7月20日正式实施。此外,年1月29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发布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解读,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重组胶原蛋白医疗器械的命名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呈现出资本高度聚焦、头部企业加速投入的格局。在国家政策倡导与支持下,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内,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健医疗、暨源生物等国内企业都颇有成绩。

事实上,重组胶原蛋白之所以受到企业青睐,主要是因其在皮肤屏障修复、抗老,以及医美术后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不过,美容、护肤相关产品,只占所有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很小一部分,其应用场景还远不止如此。

专家指出,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下游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未来我国应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需求,提供更多不同结构和设计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这就要求有更多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加入,丰富多彩的应用会使得产业生态更加饱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155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