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光明中医》

徐昌伟简介

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五十余载,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理论基础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对痹证赋予新的名称。如对于遍身关节疼痛的,《金匮要略》称为“历节”;对于昼轻夜重,痛如虎咬的,《外台秘要》称为“白虎病”;对膝关节肿大者,《证治准绳》称为“鹤膝风”。《素问·痹论》认为“着痹”为“湿气胜”,“痛痹”为“寒气胜”,“行痹”为“风气胜”,同时将痹症与五脏、五体、季节相联系,指出“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内舍于肾”;“春遇此者为筋痹”,“筋痹不已......内舍于肝”;“夏遇此者为筋脉痹”,“脉痹不已......内舍于心”;“至阴遇此者为筋肌痹”,“肌痹不已......内舍于脾”;“秋遇此者为筋皮痹”,“皮痹不已......内舍于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将痹症分为阴痹和阳痹,认为阴痹为“厥阴有余”,阳痹为“厥阴不足”。关于痹症的治法,《医宗必读·痹》曰:“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综上,风、寒、热、湿、瘀、痰等邪气滞留于肢体肌肉、经脉、关节,导致经脉闭塞,经气不通是痹症的主要病机,治则上主要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瘀、消痰为主,佐以疏通经络。

徐老中医认为,根据《素问·痹论》中对痹症的认识,风、寒、湿三气皆为阴邪,而阴邪多伤阳,所以痹症多伴有阳虚,以痛痹为主,主要涉及肝、肾两脏,伴有瘀血和痰湿,在治疗上主张扶阳补肝肾为主,佐以化瘀通络止痛,在治疗早期以扶阳散寒止痛为主,治疗后期以补肝肾为主。

二、用药经验

徐老中医临床用药主要有以下特点:

(1)根据他对痹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在用药时注意扶阳固本,扶阳贯穿治疗始终。在具体用药时喜好用附子,认为其扶阳、散寒、止痛无往不利。

(2)用药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秦艽苦、辛、微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现代医学研究秦艽根含有龙胆碱、龙胆次碱、秦艽碱丙、龙胆苦甙等,其中龙胆碱可以影响脑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具有止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徐老中医临床上常常用秦艽,体现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3)善用虫类药。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疼痛不休,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必入络”。而虫类药,如乌梢蛇、全蝎、蜈蚣等可走窜入络,搜风止痛。

三、

典型病例

毛,女,37岁,年12月28日初诊。因“手指、足趾小关节疼痛1年,加重半月”来诊。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间断口服强的松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病情时好时坏,一般冬春严重,夏季较轻。因近期天气寒冷病情加重。查类风湿因子IU/mL,红细胞沉降率mm/h,C反应蛋白IU/L。双手、双足X线示: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壁有虫蚀样改变。

诊见:双手中指、食指关节和足趾小关节红肿、畸形,面色白,喜热饮,食冷东西后拉肚子,畏寒怕冷,膝关节冷,懒言,舌淡白,边缘可见齿痕,苔薄白,脉沉涩。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痹证,证属阳虚寒湿瘀阻。

治法:温阳散寒祛湿化瘀止痛。

处方:黑附片、秦艽、羌活、独活、桂枝、乌梢蛇、乳香、没药、透骨草、伸筋草各20g,炙甘草10g,干姜12g,防风、桃仁、红花各15g,麻黄、细辛各9g,全蝎6g,10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疼痛稍有减轻,仍怕冷,处方在上方基础上黑附片加至30g,15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未见畏寒怕冷、膝关节冷,仍懒言,食冷东西后仍有拉肚子,处方在上方的基础上黑附片减至20g,加砂仁、人参各12g,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各20g,30剂,水煎服,每天1剂。随访3年,诸症皆消,未见复发。

按:此例患者为阳气亏虚,致使阳不化气,水湿内生,同时阳不足,导致其推动作用失常,气不行则血不行,从而成瘀。治法当以温阳散寒祛湿化瘀止痛为主。方中黑附片助阳、散寒、止痛,《本草汇言》曰:“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干姜发散诸经之寒,干姜“守而不走”,附片“走而不受”,二者合用,助阳散寒,无往而不利。羌活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汤液本草》中言羌活治“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者,非此不能除”;独活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

《本草求真》曰:“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二者联用,尽除一身上下之风湿。桂枝、麻黄、细辛、防风祛风散寒止痛,麻黄配附子,引附子之力达太阳,散太阳表之寒;细辛配附子,引附子之力达少阴,驱少阴肾之寒。全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玉楸药解》中认为其具有“穿筋透骨,逐湿除风”的作用;乌梢蛇善行而祛风,为治疗诸风顽痹之要药,《开宝本草》认为其具有治疗“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以搜风、通络、止痛。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活血行气止痛,其中《本草纲目》认为“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透骨草、伸筋草、秦艽祛风湿、舒经活络。甘草调和众药,同时张景岳认为“附子性悍,独任为难”,配大甘之甘草可以“制其刚而济其勇”。二诊患者仍怕冷,遂黑附片加至30g,加强扶阳助阳作用。三诊仍懒言,食冷东西后仍有拉肚子,遂加砂仁和人参以补气化湿温中,同时以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补肝肾以固本。

四、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有限,而且很多西药不能长期服用,中医在治疗上有自身的优势。在具体的临床用药中徐昌伟强调要辩证施治,这是中医治疗的根本,同时在用虫类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取舍,如部分人用全蝎后可能会导致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所以在用药时要注意剂量,同时可以适当加大甘草的剂量,可以有效降低这种不良反应。

读而思

duersi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隋?孙思邈《大医精诚》)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往期精彩文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
皮肤病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82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