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尹周安

(图文编辑:胡玉星)

首诊

尹某某(本院一同事父亲)男

55岁年12月30日首诊

主诉

患者反复四肢关节疼痛变形数年,加重伴双足足背关节肿痛1月余。

病史简介

患者反复四肢关节疼痛变形数年,加重伴双足足背关节肿痛1月余。在我院经过风湿全套及x线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多个手指关节变形,此次全身关节疼痛加重,以双足足背肿痛尤为明显,经同事背着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

多个关节肿痛变形,以双足足背肿痛最为明显,双足足背皮肤暗红,自觉局部有热感,但全身形寒畏冷非常明显。口干不苦不欲多饮。大便数日一次但不干结。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寒湿之体为本,局部郁热是标,白术附子汤加白芍知母主之。。。

白术40炙甘草20淡附片15(先煎一个小时)

知母20白芍40生姜6片大枣6粒4剂。

备注:

1、先煎附子一个小时,余药加入后再熬20分钟,此乃第一煎。

2、每天服用两剂,每剂只取头煎,取其药力雄厚以救急。

二诊

患者在乡下,未来复诊,服药两天,肿痛大减,可以下床活动。。。

前方中病,原方再进。。。

白术40炙甘草20淡附片15(先煎一个小时)

知母20白芍40生姜6片大枣6粒4剂

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同第一诊。。。

三诊

(年1月4日):病人步行前来就诊,患者精神明显转佳,双下肢足背肿痛基本消失,全身关节疼痛亦见改善。大便通畅,每天一次,仍感畏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考虑三九天气,天寒地冻,前方减其制守方再进,再进数剂后当归芍药散加黄芪桂枝善后。。。

白术30炙甘草15淡附片15(先煎一个小时)

知母15白芍30生姜6片大枣6粒5剂

每天一剂,熬两次,分两次口服。。。

一笑堂主人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按痹证论治,《黄帝内经·痹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处是从外因探讨痹症的分类,然临床更加注重内在的因素,故《痹论》中随后有关于客邪内舍五脏六腑之论---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临床所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多有内在的体质因素,营卫气血的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均易招致风寒湿等客邪而发病。故临床处理该病症,仍必须立足体质的内在因素的基础上来标本兼顾。

该患者体质较差,阳虚为本,寒湿内生,天气转冷时筋膜挛急,气津不畅,故见冷,痛,局部发热感等。《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故与以白术附子汤温化寒湿,白芍知母缓急,病情较急,较重,仍采用每天两剂,服用头煎的给药方法。故获效。病退药减,最后可以以当归芍药散加减善后。。。

为中医往圣继绝学,为岐黄医术之传承尽绵薄之力!

为中医、中西医、西医同行

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渠道。欢迎交流分享,文章多系原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jg/113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