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慢性病。
2、类风湿关节炎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不仅是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可能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但主要是30-50岁的女性容易患病。
4、类风湿关节炎最容易导致畸形的部位是手足关节。
5、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引起关节的破坏,还会造成多器官损伤,包括肺脏、血液、心脏、胃肠道、肾脏、皮肤、口腔、眼睛等。
6、95%以上的类风湿患者会有晨僵的症状,晨僵的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
7、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不一样,两者属于两种病。
8、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后导致的关节炎,还可出现风湿性心脏病、脑病,需要抗感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需要抑制免疫治疗。
9、类风湿关节炎严重者才可能致残,而对于早期的类风湿患者,致残的可能性较小。
10、类风湿患者变形的关节是可以手术矫形的,但前提是要把疾病本身控制好。
11、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ACR年的标准及ACR、EULAR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后者更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12、类风湿患者要耐着性子做检查。
13、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14、炎性标志物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类风湿患者的这两项指标会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疾病活动度有关。
15、自身抗体检测包括类风湿因子和抗角蛋白抗体谱。
16、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更特异的检查,才能做诊断。
17、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一定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多关节肿痛,如果时间>6周,排除其他疾病后仍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18、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但一定要治。早诊断、早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尤其重要。
19、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医院都有风湿免疫科,对于没医院,可以到肾内科就诊。
20、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21、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大致可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等几个大类。
22、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医生通常会给病人开具数种药物联合治疗,这是因为各类药物的治疗作用是不同的。
23、不要盲目拒绝止痛药。缓解关节疼痛有助于患者进行关节锻炼从而保护关节功能。
24、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是治标药物,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
25、完全没有不良反应的非甾体抗炎药并不存在。因此,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强调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的各自情况科学用药。
26、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要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7、对于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通常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临床应用较多的包括美洛昔康、塞来西布等药物。
28、类风湿患者不可盲目的抗拒激素,这样反而会延误病情的治疗时机。
29、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应用激素,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激素的副作用,而发挥其强而有力的治疗作用,为类风湿患者带来安全的治疗效果。
30、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控制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该药不能阻断类风湿的进展和关节破坏,长期应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31、抗类风湿药不是消炎止痛药。消炎止痛药只能是短暂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并不能治疗疾病的根本,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就是防止患者的关节被破坏以及变得畸形。
32、甲氨蝶呤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药物的一种,服用后往往不会立即见效,通常需要1个月甚至3个月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33、甲氨蝶呤需每周一次口服(请特别注意,不是每天一次),服用后的次日,可口服叶酸片来减少副作用。
34、症状缓解后不可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引起病情反跳,再治疗起来会更困难。
35、不要害怕药物有毒副作用。只有对绝大多数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才能用于治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