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国许多患者就医问诊的正常计划,特别是深陷疫区的湖北患者,更是面临着医疗资源紧张,无法正常出门就医等诸多困难。
在这些患者中,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尤为特殊。他们大多处于异常的免疫状态,而长期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因此,这类人群对于病毒的抵抗力较正常人群弱,而且一旦感染,病情也更不容易控制。
于是,疫情之下,他们不得不减少医疗机构就诊的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但同时,由于出行不便,家中的药品逐渐出现断档。当下,亟需解决这类患者实际存在的难题。
“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各省、城市、单位等都出台了一系列封闭管理措施,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治愈药物,所以,治疗不能中断。面对眼下的窘况,患者要及时和主治医生进行沟通,通过合适的临时决策控制病情。”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主任于清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药不能停自行停药易恐有生命危险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疾病逐渐发展,最终可能致畸致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万[1],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2]。
此外,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程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8.1%、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2]。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的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的疾病,炎症过程就像病毒感染以后导致的过渡免疫反应,只不过它主要发生在关节和血管,也可以累及到肺部,出现肺部的血管炎以及肺部的间质性肺炎,最后出现肺纤维化。”于清宏教授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高度致残和致命的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寿命会缩短8-12年,且目前缺乏有效治愈的药物,现有的药物只能起到抗炎、延缓病情、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也正是如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治疗、用药,要定期检查疾病进展,定期调整药物。换言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是因为疫情出现药医院配药,会造成患者病情复发、加重,最后引发致残甚至威胁生命的后果。
长处方助力绿色通道解决患者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RA患者从出现典型的多关节肿痛及晨僵等症状至确诊为RA的中位时间长达6个月,25%的RA患者经1年以上才能确诊[3]。由此可见,当前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水平仍面临着延迟确诊率居高不下的情况。
但是在特殊时期,如何才能控制病情?有两个方法
一、医院就诊配药的次数
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zqapn.com//kcyhl/14895.html